同一个照相馆的三张人像

有的时候照片收藏的感觉很像集邮,一套完整的邮票要经历很长时间,通过很多途径才能一一搜集齐。手里有三张清末某照相馆的人像作品,都是大尺寸蛋白照片,通过装饰了流苏的小圆桌、地毯、壁纸很容易判断出是摄自同一家照相馆。

中国早期摄影史的发端和传播就是从照相馆开始的。摄影术作为舶来品最早被会拍照的外国人带到中国,第一批学习摄影术的人基本上都是开画楼为人画像的画师出身,他们使用摄影术来扩展自己的肖像画生意。早期的摄影术要求使用者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传统中国人没有这样的基础,自然不容易,而先驱们的努力,以及他们对摄影术的学习和掌握,有意无意地推进的这一伟大发明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早期的照相馆,基本上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充足的阳光

干版照相法被推广之前,底片的曝光时间都比较长,只有保证充足的光线才能缩短曝光时间,因此照相馆必须有大窗户或天窗以保证亮度。

布景

至少要配备一轴绘有风景的画布,这样可以使被摄对象看着不那么单调,有助于丰满人物形象。最差也要有壁纸或单色的粗布。

地毯

地毯总是能让房间看着高贵和豪华,这对提升被摄对象的社会身份有很大帮助。当然也有例外的,威廉•桑德斯为了在摄影棚内可以模拟底层中国人的生活,专门要在被摄对象的脚下铺满稻草……

家具

被摄对象非站即坐,所以椅子是必须的,而且大多都是西式家具,只有很少数中国人,比如梁时泰的照相馆内才用中式家具。

摆设

为了提升或者配合被摄对象的身份,家具上还要有摆设,主要有茶碗、书、盆栽、水烟、座钟等,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组合。

搜集和研究这些早期中国照相馆的摄影作品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只是百多年前的照片完整留存到今日的不多,且很多都没有留下照相馆的文字信息,只能靠我们去挖掘去寻找尽量多的碎片,像拼图一样复原他们曾经的模样。

如果哪位同好还收藏有这家上海某照相馆的作品或知道这家照相馆的信息,请联系我,贴出来大家可以讨论和交流。

《同一个照相馆的三张人像》上有4条评论

  1. 1.第一图和第三图人物侧身像在国内早期人像里较少见(1890年前国内相馆的人像照绝大部分延续了皇家列祖列宗画像必用的构图法),它们显露出少许西人的影像口味(今年华辰拍卖的曾纪泽坐像类同,但光影却有天壤之别),但用光还是中国化的(平白光的目的大约是减少面部阴影,否则不符合当时华人的审美趣味)。
    2.在中国只照相(面目轮廓)不拍神(内心世界)的时代,我一直试图搜集国人拍照口味发生变异(平白光到顺光、三角光、侧逆光、轮廓光等)的系列实物照片(早期中西摄影师人像照的差别和实物比较是我留意的一个重点)。
    3.第二幅照片(第三幅不明显)的花盆好像还套着一个简陋的花盆,耐人寻味,呵呵。。。
    4.第一图妇人斜视的眼神在平和温顺中透着一丝挑衅,似乎是某个时代的“叛逆者”,起码在中国早期人像照的资料里彰显出不容忽视的个性,罕见(纯粹是主观意念)!
    5.感谢分享珍藏。

    1. 与同好分享是种乐趣,希望能找到更多这个照相馆的资料!

回复 故纸园丁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