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俘虏收容所

2010年5月份福建教育出版社发行了一本新书《中国德奥战俘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李学通、古为明两位老师编著的,这本书的素材来自1919年中国“俘虏情报局”编印的《中华民国八年俘虏起居写真集》。这本书最初来自一个网友的推荐,后来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如获至宝!因为有一组困惑了我很久的照片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看过一本相册,内容主要是北京,根据记录的事件判断拍摄时间在1916-1919年之间。其中有一组外国士兵在万寿寺生活的照片,其中还有中国人。外国人旅游的照片很常见,以寺庙为宿舍的照片可很少见。看了《中国德奥战俘营》才知道,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虽然没有和德、奥在正面战场遭遇,但实际上他们在中国领土的士兵就是我们的俘虏了,这些人主要是使馆和领馆的卫队。让骄傲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向当时没什么国际地位的中国投降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奥国驻华使馆的卫队就转向荷兰投降,然后由荷兰政府委托北洋政府接收这批“战俘”,有些事情就是这么滑稽。经过一番外交上的折腾,“1917年9月13日,156名奥地利和匈牙利人在30名荷兰人、一营中国警察和两个骑兵连的押送下,徒步前往指定的西苑收容所。”1918年,西苑收容所迁到长河边的万寿寺。战俘们居住的地方主要在万寿寺西路的行宫,他们在那里享受着最人道的照顾,不仅有很好的伙食,还有酒吧,有自己的乐队,可以打网球、踢足球、滑冰等等,完全不能让人联想到这是战俘的生活。

我看到的这组照片,正是1919年荷兰公使贝拉斯(Jonkheer Frans Beelaerts van Blokland)在中国官员的陪同下探望奥国战俘时的一系列场景。

wanshousi-01-2
荷兰公使在视察万寿寺西路的奥国士兵

wanshousi-02-2
荷兰公使(前面穿大衣者)在视察万寿寺的俘虏收容所

wanshousi-03-2
西路前正殿内的奥国士兵

wanshousi-04-2
荷兰公使走出西路前正殿,这里1982年被烧毁,后重建

wanshousi-05-2
在中国官员的陪同下,荷兰公使走过东路的月亮门

wanshousi-06-2
连接西路和中路的亭子,自西向东拍摄,花盆很精致

wanshousi-07-2
万寿阁,1937年因电线短路被焚,2003年重建

wanshousi-08-2
西院后照楼下的大合影,战俘人数是正好是最多时的162人

 

《西苑俘虏收容所》上有10条评论

  1. @voodoo3
    说来很汗,上次去的前天晚上正好熬夜写东西,没怎么作功课,回来才发现山本赞七郎有两张,《北京美观》里好几张,还有就是这个相册里好几张。

  2. @voodoo3
    好啊,正好有张照片我想看看位置、方向判断的对不对。要是能去西路看看就好了。

  3. 博主 您好:
    请原谅不知怎么称呼您。
    很冒昧讨扰您。我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工作,关注您的旧影志一段时间了,甚为您等的执着感动。
    您如有意,敬请到我馆来,届时我香茶以待。
    盼您回音。
    致礼

  4. @住持
    真是荣幸,万寿寺我肯定还要再去,到时候和您联系,关于那里的历史还要向您请教。

  5. 看到了您的回复,很高兴。期待您来。我的电话68413380 88415313 张

  6. 博主您好:
    您的上面照片的文字记录的地点有误,记录如下:
    第1张《荷兰公使在视察万寿寺西路的奥国士兵》 这张片是在万寿寺中路达摩殿前(南向北拍摄)
    第4张《荷兰公使走出西路前正殿,这里1982年被烧毁,后重建》 这张片是在万寿寺中路罗汉殿前(北向南拍摄)
    我可以传片给您,也欢迎您到现场求证。 张(2011、5、23)

  7. @住持
    感谢您的纠正,对于这些拍摄地点的判断,除了现在开放的区域,我都是根据乾隆年(好像是)那张万寿寺平面图判断的,所以很有可能出错,这也是我要再去万寿寺的原因之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