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长安街牌楼

牌楼,又称牌坊。源于古代城市区划的里坊制度,里有里门,坊有坊门。最常听到的“坊”可能就是TVB古装电视剧频繁出现的“长乐坊”。明、清时期里坊转变为大街小巷、里弄胡同,但牌楼牌坊还多有保留。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说“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代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清代牌坊之制,亦与殿屋桥梁同,经工部制定做法,其形制以木构为主,木构以柱额构成若干间,额上施斗拱,其上盖瓦顶……石牌楼乃以石模仿木牌楼者,因材料之不同,遂产生风趣迥异之比例。”的确,牌楼的“装饰”作用很强,(北京)重要的朝坛寺庙前多有装饰性的牌楼,如原北海大桥两端的“金鳌”、“玉蝀”,北海里的“堆云”、“积翠”,大高玄殿前的“大德曰生”、“弘天佑民”……但其实用性一样很重要,我理解牌楼牌坊就是一道门,进入这道门就进入另一个区域,因此多是用来指示街道的名称,比如国子监前的“国子监”牌楼、前门的“正阳桥”牌楼,清末上海的“一马路”、“二马路”、“六马路”等等。

长安街上原来也有两座标示地名的牌楼,分置长安左门东和长安右门西,四柱三间冲天式,有戗杆,匾额上是满汉双语的“长安街”三字,到袁世凯上台去满化方改为“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1950年代初,没文化没远见的TG掌权,开始拆除北京城内的牌楼。王军先生《城记》里载“1954年8月21日下午7时,长安街牌楼拆卸工程正式开工,两座牌楼同时施工,25日凌晨4时做到场光地净。全部木件、瓦件、石件等,运至陶然亭公园北门内分类放置。”一个晚上,两座数百年的精美古建就被拆至“场光地净”了!原本,周恩来指示两座牌楼异地重建,但迁建至陶然亭公园的长安街牌楼在文革中为江青发现,以“破四旧”的名义再次拆除了。

要想一睹曾经矗立在长安街上的这两座高大精美的牌楼,只能借助老照片了。昨天经过王府井,对照手里两张不同时期的东长安街牌楼的老照片,拍摄了现状。东长安街牌楼周围环境变化较大,只能以没什么大变化的北京饭店老楼为参照,再把老照片中的牌楼合成上去,可知牌楼南端的位置即在一号线王府井站D口地面两出口中间偏西北一点点。

佚名摄1890年代东长安街牌楼

1890年代的东长安街牌楼,一支送葬队伍刚从下面通过

佚名摄1930年代东长安街牌楼

1930年代的东长安街牌楼,佚名摄。后面可见北京饭店老楼。

古今叠加的东长安街牌楼及周边

昨天的长安街和1930年代的东长安街牌楼周边环境叠加,北京饭店增建新楼,长安街变宽了。

乾隆北京全图上的东长安街牌楼周边

乾隆北京全图上的东长安街牌楼周边。堂子在庚子事变后被拆,地皮划给新建的意大利使馆,还有一部分成为“操场”。

google earth上的原东长安街牌楼周边

Google Earth上的原东长安街牌楼及周边

《东长安街牌楼》上有3条评论

  1. voodoo3 :

    不错,角度刚刚好。照片里的人和隔离栏杆的比例似乎还需要调一下?

    刚才看你blog也刚写过,好巧!我一直想去拍,每次都忘记带照片。这次拍完回来我也发现以北京饭店老楼为基准会和过去的景深不同,应该是镜头的问题,后来也不想弄了。

  2. 我感觉是拍摄机位的问题,原先长安街比现在窄,当时在马路边,现在已经在马路上了。

回复 jnxu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