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风光

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是我非常喜欢的摄影师,时刻关注着他作品的收藏动态,近期,英国一家拍卖公司上拍了几件他的作品集,最吸引我的是一本名为《北江风光》(Views on the North River)的相册。北江是珠江的干流之一,流经广东南雄、韶关、英德、清远、佛山等市,然后与西江相通后汇入珠三角。约翰·汤姆逊1869年11月19日与伊莎贝尔·彼得里结婚后,选择溯珠江而上蜜月旅行,也许是他被一路上的风光所打动,于是在后来又专程去拍摄,并在1870年出版了这本影集。对于一本出版物,汤姆逊没有选择当时流行的将照片转为版画再印刷的方式,而且采用了照片贴册的形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经过他艺术创作的北江风光。缺点就是产量小成本高,据可查的全世界公立机构收藏情况,这本《北江风光》只有三册。相比他后来用碳转印法制作的《福州与闽江》、珂罗版印刷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存世都要少。所以这次这本相册的出现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真的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北江风光》封面
《北江风光》扉页
《北江风光》内页样式,典型的汤姆逊风格

我本来想自己写一段介绍这本相册的文字,但发现1870年10月31日的《德臣西报》曾经有一片对这本相册的评论,我就借花献佛,粗略翻译罗列如下:

中国的河流几乎都以其呈现的野性和浪漫的风光闻名。珠江(包括刚刚由本城摄影师汤姆逊先生出版的画册中所描绘的北方支流)也绝不缺少这些特点。我们多次发表过介绍北江风光的文章,但从未享受过这一系列只有摄影才能忠实再现这些场景的乐趣。

为了使我们了解到周边自然美景的存在,汤姆逊先生为此做了许多工作。现在,他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北江风光的作品集,文字描述严谨。这本相册包括14幅图片,所有图片都经过了细致地处理,可能是由于“持续的恶劣天气”和过去频繁的“雾气蒙蒙”,画面并不是那么明亮。

开头的照片是一张非常精美、清晰的照片,描绘了“通往黄塘村的道路”。一棵壮美的老树伸出双臂穿过前景,村庄依偎在树下,天鹅绒般柔软的竹林和被树木遮护的池塘,这是我在汤姆逊先生的工作室看到的最具艺术感的景观之一。

通往黄塘村的道路

知名的“飞来寺”像树上的青苔一样附在清远峡上,它非常值得一看。就像诸位现在看到的,它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被摄对象。精致的灌木丛、树木繁茂的山峦和远处层叠的山峰打动了艺术家。另一张是正殿,被茂盛树木衬托的美丽所在。很显然,这种自然的状态是艺术家想强调的。

飞来寺
飞来寺正殿

“清远峡”景色很美,远处石青色的山峦之间清晰地展现着陡峭的断崖,而前景的草地上长满野花,阳光在江面上跳动,无不诉说着大自然的美丽。

清远峡

作为一张照片,“连州江风光”虽然表现了某种美感,但我们并不会为之着迷,可加上两三艘船就是极好的摄影作品。

连州江风光

“乡村小桥”是这个系列中最好的照片之一,灰色的古桥投下阴影,后面的竹林在柔和的风中摇曳,一幅田园风光。

乡村小桥

“猛子峡”是一张精心选择以表现江景野性一面的照片。“激流”这张中的光影效果让人想起霍拉肖·麦卡洛克(Horatio McCulloch, 1805-1867)[1]的手法,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是此套作品中最成功的一张。透过玻璃板可以看到在宝罗坑庙望见的壮丽景色:稻田和竹林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升起的薄雾像是给远处的山峰罩上一层银色,构成了一幅非常漂亮的风景画。用裸眼观看,会因朦胧而失去一些细节。

猛子峡
激流
霍拉肖·麦卡洛克的作品
从宝罗坑庙远望

这张照片让人惊叹于巨大的岩石,其底部是著名的“观音岩”,漂亮的小寺院和江上的渔船都极具特色。

观音岩

最后一张名为“打谷场”,这景色本身就是一幅完美的田园风光:新收割下来的庄稼放在打谷场上,远处是可爱的竹林,淳朴的父子俩脸上挂满汗水,一切都那么自然。这张照片的影调一定会影响到每一个仔细欣赏的人,哪怕只是一瞬间。

打谷场

我们在仔细观看了这些作品之后进行了简要的评论,可以认真的说:这些作品非常优秀!乍一看,有几个主题看起来并不是那么让人愉悦,但看的时间越长越能体会艺术家所要表现的这些江景的美。毕竟汤姆逊先生久经考验,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过他的能力,这部作品又将是一次极好的证明。

[1] 苏格兰著名风景画家。

《北江风光》上有1条评论

  1. 2012年,朋友赐我《北江风光》电子书。书中包含14幅汤姆逊照片,比博主公布的多两幅(清远塔和渔船)。
    电子书中的照片,大部分被“阈值”化了,像是用钢笔画的素描,照片细节尽失。幸好从别的地方找到其中的大部分,但有两幅始终未找到。现在,从博主的文章中找到了,谢谢博主!

回复 邓辉粦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