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碧云寺位于北京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整个寺院,由山门至寺后石塔,高度相差一百多米。在中轴线上的前几重佛殿屋本为明代遗物,内有佛塑佛雕,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明代正德年间太监于经和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都看中这块宝地,扩建碧云寺,作为自己死后墓地,可惜都因获罪提早挂掉没能享受这块风水宝地。乾隆十三年(1748年)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础上,又在寺后新建金刚宝座塔,增建罗汉堂、行宫院。

塔院位于寺院最后,院内南部有雕工精致的汉白玉石牌坊,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石牌坊后有两个八角形碑亭,南北相对,亭内放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左亭内为满、蒙文,右亭内为汉、藏文。金刚宝座塔位于全寺最高点,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仿北京真觉寺塔形状建造。这种金刚宝座塔北京地区有三座,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高34.7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金刚宝座式塔。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玉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照片拍摄于1920年代,还能看到塔身南面挂着的青天白日旗和国民党党旗)。券洞两旁雕有佛像和兽头形纹饰,券洞上额匾书“灯在菩提”。券门内登石阶可至最上层宝座顶,宝座上有七座石塔:一座屋形方塔,一座喇嘛搭,其后有五座十三层密檐方塔,中央一大塔,四隅各有一小塔。五座佛塔基座均为须弥座,塔肚四面刻佛像。塔肚之上用十三层相轮组成塔颈,最上为铜质塔刹。塔刹中央铸有八卦,四周垂有花幔。塔刹上端又立一小塔,上有“眼光门”,门内有佛。整个金刚宝座塔布满了大小佛像、天王、龙凤狮象和云纹等精致浮雕,都是藏传佛教风格。

按照中国塔的分类,碧云寺塔是典型的金刚宝座塔,在同批照片中目前我只发现这一个例子,还好,使我制作的这个塔系列比较完整。张老师解释,金刚宝座通俗的说法就是佛成正果时的坐处。按佛教的意思,这地方永不陷毁,所以名金刚,也是佛的道场,在这地方建塔,叫金刚塔。金刚界五佛即五智所成的如来,按其方位是:中佛,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东佛,阿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南佛,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西佛,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北佛,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建于金刚宝座上的塔,一般都是这五位佛的体现。张老师还说这种金刚宝座塔在唐代就开始修建,但是在明代比较盛行,北京的真觉寺塔就是成化年间的。

其实照片里还有一座塔,就是罗汉堂屋脊上那座小的覆钵塔。关于覆钵塔,后面会具体接触到。塔传入中国有了很多变形,佛教对塔的敬仰,与对佛的敬仰一样,佛与塔并重,故有“塔即是佛,佛即是塔”之说,在佛殿屋脊上置塔的目的可以想见。

照片配的日文说明


Google Earth看碧云寺和金刚宝座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