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南京明孝陵明楼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马皇后合葬在旧的南京城外,称明孝陵。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牌坊曾毁坏成数块,倒置路旁,后来修复。坊旁有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立的禁约碑,重申严格保护孝陵的条例,违者立即处死。过孝陵正门大金门,到四方城,四周围墙形如壁垒。城内有一大赑屃,背上驮“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正楷,字大如拳,历述了明太祖一生的功德,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1405年)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是南京地区地面现存石碑中最大的一个。

在四方城的西北,过霹雳洞上的御河桥是神道,神道的两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十二对石兽:狮、獬豸、驼、象、麒麟、马,每种四只,两蹲两立,共十二对,逶迤绵延达一里多地。之后,神道又折向北,有华表一对在前,继而是巨大的石像四对,两武两文,威武雄壮,神态肃穆。石刻线条粗率,简约生动,是明初石刻的重要作品。在神道的尽头处再向北18米是棂星门遗址,现仅存石雕柱础六个。由棂星门折向东北275米,是御河桥,桥南向,原为五孔,已改为三孔。

孝陵殿位于御碑亭的后面,原来是重檐九楹,左右有庑,另有神宫监和具服殿、宰牲亭、燎炉、水井等设施,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现存的享殿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但其规模大为缩小,殿中挂有明太祖的遗像。

明楼又称“方城”,是明孝陵最后的一座建筑,全部是用巨型的条石堆砌而成的。其后为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土丘,上植松柏,下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墓穴。周围筑有高墙,条石基础,砖砌墙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可惜咸丰三年(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石像翁仲、御河桥、陵门、碑亭、孝陵殿、大石桥、宝城、墓及清末所建碑亭、享殿等。

规模如此之大的皇家陵寝,一直是早期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争相游览和拍摄的对象,现存的老照片中有很多都是明孝陵建筑和石像生。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老照片放在一起是很有意思的,我搜集扫描了几张明楼的照片,按照拍摄时间的顺序放上来和大家分享。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拍摄于1888年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拍摄时间大概在1900年后,通往明楼的路两旁已经长了不少树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民国时候,南京政府整修了明孝陵,通往明楼的路重新铺过并栽种了道旁树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不仅道路作了整修,甚至明楼的二层建筑也进行了修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