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消失的桥和门

桥和门,都是界,从一处到另一处,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

清末的中国日益衰弱,在华居住的外国人都享有特殊的待遇,特别是他们聚居的区域是严禁中国人随意进出的,比如广州的沙面岛。沙面岛位于广州旧城西南,珠江北岸。乾隆时期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广州是唯一对外的贸易口岸,那时候外国人不得上岸居住。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两国看中还仅仅是个小沙洲的沙面,1861年和清政府签订租约,填沙成岛,使这里成为英法租界。那时候的沙面被规划的井井有条,非常整齐、干净,遍植榕树,所有的西式建筑都掩映在树荫下,用现在的眼光看,相对拥挤、污秽的广州城简直就是天堂。为了便于交通,沙面岛东面的法国租界有桥和北岸的广州城相连。桥上设有一座卷花铁艺大门,平时大门紧闭,外国人可以随时出入,中国人只有被特别允许才可上岛,这座桥和这个铁门连接了两个世界。桥和铁门现在均不存。

其实现在很多人仍然有很重的“洋奴才”情结,我身边就不少,见到老外就两眼放光、点头哈腰、卑躬屈膝,一说到中国人就满脸鄙视,忘了自己也是中国人!

佚名摄于1880年代,左侧即法租界桥,铁艺大门清晰可见,当地小船往来穿梭于河道上
利卡尔顿1900年摄于租界一侧,门那边是观看“洋鬼子”的中国人
佚名摄于1910年代,租界桥上的小房子已经从茅草顶换成了瓦顶,桥西北角的小房子翻盖成二层楼房,成了元亨洋货,但贸易口岸的增加,重心已从广州移至上海,河道上的船只少了很多。

《沙面消失的桥和门》上有2条评论

  1. 上两图内,左面的桥是沙面英租界通往沙基大街的桥,即“英格兰桥”,又称“沙面西桥”,今天还在。

回复 Venus68118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