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与友人合影考订

2月15日早上九点零一分,收到马忠文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证一张谭嗣同等人合影照片里每个人的名字。

谭嗣同的介绍自不必说,这张合影照片也是比较常见的。关于背景,在孙宝瑄的日记《日益斋日记》里有记载:“(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十九日(1896年9月25日)过午,谐谭复生(谭嗣同),与燕生(宋恕)、雁舟(吴嘉瑞)、穰卿(汪康年)、仲巽(胡庸)、卓如(梁启超)及复生七人同映一像,或蚨坐,或倚坐,或偏袒左臂右膝著地,或跽两足而坐,状类不一。”[1]后人称此照《七贤图》,常被引用。不过无论实体书还是网文,大多数媒体在引用这张照片的时候只会标注出里面最著名的两个人:谭嗣同和梁启超,不会把其他五个人都是谁标注出来。尽管也有前辈学者曾指出过照片中各人的对应关系,但未明示考证的过程,我想从图像的角度,结合文字档案重新梳理一下,也算还曾经亲身参与那一瞬间的另外五个人一个公平,好吧,Challenge Accepted!

汪康年、孙宝瑄、宋恕、梁启超、胡庸、吴嘉瑞、谭嗣同七人于1896年9月25日拍摄的合影。

首先,这张照片摄于上海的光绘楼照相馆。宋恕在他的日记里也记载过拍摄这张合影的事情:“(丙申八月)十九日,浏(阳,即谭嗣同)约照相光绘楼,共七人。”[2]上海光绘楼照相馆1890年开张,店址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和四川中路的路口,大概在1899年停业。沿着四马路往西走,在第四个大路口,即福建中路路口的南怀仁里,有一家新报馆在这张照片拍摄前一个月刚成立,即《时务报》,经理汪康年,主编梁启超。也就是说,极大的可能是1896年9月25日的那天下午,孙宝瑄和谭嗣同去探班他们好朋友的这家新报馆,然后七人一同往东走,去了大概七百米外的光绘楼拍下了这张合影。谭嗣同对这张照片应该是很满意的,他在给汪康年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雁菩萨(吴嘉瑞)又带到造像七躯拓本(即指这张七人合影),具种种庄严,种种相,同人咸喜赞叹,说雁是入正定菩萨,嗣同是菩萨旁侍者,抑亦阿那含之亚也。此与嗣同平昔师事雁菩萨之恉正尔微合。前在上海,曾嘱造像之光绘楼造像,若佳,请其将原玻璃片存留,勿遽揩去,以便购回,随时晒印,务恳即为购出。并倩其将雁菩萨与嗣同二躯另晒上一块小磁片,勿填颜色,第将余像暂用纸隔住,则所印止二像矣,亦甚易办耳。所费若干,统希代垫,容后奉缴。嗣同十月中必仍来金陵,彼时再设法互寄此像,异时流落尘寰,后之考据家将曰此大魏太和几年龙门磨崖碑也,岂不亦狡狯矣哉!”[3]谭嗣同觉得自己和吴嘉瑞在合影中的形象类似菩萨和旁侍者,请汪康年去照相馆让摄影师通过暗房技术做一个只有他和吴嘉瑞的合影,说不定后人会以为是北魏的佛像呢!不知汪康年后来有没有代办此事,但存世的谭嗣同照片中确实可见一张从这张合影中抠出,经过暗房处理的单人照。

上海光绘楼照相馆带有店名的卡纸
从那张合影中单抠出来的谭嗣同单人照

这七人中谭嗣同(前排右一)和梁启超(前排左一)最好辨认,没有疑问,可以立即确定。根据上面这封谭嗣同写给汪康年的信,说明照片中前排右二跏趺而坐的很有可能就是吴嘉瑞,但不能百分百确定,暂先存疑。先说这张照片最可靠记录的日记主人孙宝瑄,在能找到的确定是他的照片中,有一张戴眼镜的照片,双眼所在一线和嘴所在一线并不平行,似乎左眼略小右眼略大。这个明显的面部特征和照片中后排左三完全一样,可以确定就是孙宝瑄。

另一张孙宝瑄(左)与合影中孙宝瑄的对比

查汪康年的照片,他两耳前撇,眉骨突出,显得眼窝深,不说话时嘴唇不能完全闭合,这个形象在合影中只有后排左一最符合。

另一张汪康年(左)与合影中汪康年的对比

宋恕四十八岁就去世了,能找到确定是他的照片非常少,但有一张照片里他厚厚的嘴唇,向前鼓起的嘴都和照片里后排左三的那位年轻人一模一样,可以确定就是他。

另一张宋恕的照片(左)与合影中宋恕的对比

最后只剩下胡庸和吴嘉瑞两人没能找到可以比对的照片而不能确认,虽然之前有跏趺而坐的的推理,但这很难作为证据。最后查吴嘉瑞在1889年参加殿试,按过去的科举制度推算,正常人能参加殿试差不多也要三、四十岁了,既然照片摄于1896年,看合影里前排左二和左三,似乎,左三的年龄的年龄和吴嘉瑞更接近。至此,除了胡庸和吴嘉瑞,其他人都可以确定,于是我就把这个结果传给了马老师。 后来,马老师又发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贾维老师提供的资料:谭氏友人刘善涵撰有《题谭壮飞太守小像》一文(见刘氏《蛰云雷斋诗文集》),曰:七人“或趺坐,或倚坐,或偏袒左臂右膝著地,或跽两足而坐,状类不一。”又曰:“图中左肩偏袒、右膝着地,手合十而气沉肃者,其我壮飞尊者乎;高坐于右方者,曰宋恕燕生,曰孙宝瑄仲瑜,曰汪康年穰卿;结伴跏坐者曰胡庸仲巽;左结伴趺坐者曰吴嘉瑞雁舟;右跪坐者曰梁启超卓如。”说胡庸的左边是梁启超右边是吴嘉瑞,那根据合影中梁启超的位置就完全能确定哪个是胡庸哪个是吴嘉瑞了,贾维老师支持我的判断。最终可以确定合影中后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汪康年、孙宝瑄、宋恕;前排:梁启超、胡庸、吴嘉瑞、谭嗣同。

合影中“七贤”的最后确定

遗憾的是,在这张照片拍摄的次年,汪康年与梁启超决裂,《时务报》也不再刊登梁的文章;又一年后,谭嗣同作为“戊戌六君子”之首被斩首于菜市口,这张合影成为七个志同道合好朋友最后的见证。


[1]丁文江,赵丰田编,1983年,《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P57
[2]胡珠生主编,1993年《宋恕集》,中华书局出版社,P937
[3]1954年,《谭嗣同全集》,北京三联书店,P339-340

《谭嗣同与友人合影考订》上有3条评论

  1. 您好,请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在报刊上正式发表?另外,七贤图的原始照片电子版哪里能够获得授权使用?

回复 jnxu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