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时泰作品的不同签名

摄影术是舶来品,早期在华从事摄影的主要都是外国人,但是好学的中国人中很快就有人通过接触洋人而掌握了摄影术,并能以此为生。1870-1890年代除了在香港、澳门、广州一带较活跃的赖阿芳(Lai AFong)外,内地的华人摄影师要数梁时泰最知名了。据1987年版《中国摄影史 1840-1937》中介绍,“光绪初年,广东摄影师梁时泰由上海来天津开业。”,没有更详细的文字。从现存梁时泰作品中,能看出他和官方的关系很好,曾为醇亲王奕譞、李鸿章、访华的美国总统格兰特都拍摄过肖像照,还和军方关系密切,拍摄过清军的布阵和站队,另外他应该能用外文(英文或法文)和在津外国人沟通,比如他应邀拍摄过天津英租界的戈登堂、天津法租界领馆和访津的美国军舰。

几张齐白石肖像

2009年秋季某拍卖会上,一张5寸大小的郑景康拍摄的齐白石肖像以28000元的价格成交。这张齐白石的肖像流传很广,几乎每种齐白石的画册上都会选用这张照片。但是,现在来看那张照片很可能不是原底洗印的,不过这个问题我不想深入讨论,只想说说几个版本的齐白石的肖像。

被遗漏的早期在华商业摄影师之四——鲁斯菲尔德

十九世纪中后期,是中华大地上外国摄影师最活跃的一段时间,我个人最喜欢的几个摄影师的黄金时期都在这个时候。照相馆在大陆和香港如同春笋一样冒出来,而且几乎每天都在增加。虽然这时期的摄影技术发展和照相馆的竞争给现在的我们,给摄影史留下了众多精彩的作品,但混乱的传承关系也使很多照片的真正摄影师成为历史悬案,也使现在对照片版本的判断成为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被遗漏的早期在华商业摄影师之三——弗洛伊德

英国摄影师威廉•普瑞尔•弗洛伊德(William Pryor Floyd),1865年在上海的Shannon照相馆作摄影师,1866年离开了上海去往香港,受雇于Silveira照相馆,1867年成为这家照相馆的老板。

被遗漏的早期在华商业摄影师之二——费斯勒

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可以说是十九世纪在华从事商业摄影时间最长的摄影师(1864-1885年),唯一可以和他比肩的就是菲斯勒(L. F. Fisler),据国外学者考证,他在上海经营照片馆的时间是1866-1887年。但是从名气上来看,桑德斯要比菲斯勒知名很多,实际上费斯勒也是被中国摄影史遗漏的著名早期在华商业摄影师。

被遗漏的早期在华商业摄影师之一——格里菲斯

华辰2009年秋拍影像专场,有一张摆拍的清末学堂蛋白照片估价8,000-10,000元,最后以17,000元落槌,加上佣金是19,040元,这个价格对单张的蛋白照片来说已经很高了。编辑图录的时候,考证的不全面,摄影师标注为佚名。而实际上,这是一位被遗漏的早期在华从事商业摄影,并且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摄影师,他就是英国摄影师格里菲斯(D.K. Griffith)。

留长指甲的人

前段时间得着一本书,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的《清末浮世绘——点石斋画报精选集》。《点石斋画报》是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于光绪十年(1884年)在上海创办的一份新闻画报,根据当时《申报》登载的新闻加以描绘,成为故事画面,石印发行。取材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细腻地呈现了十九世纪的万千风华,是一部图像版的世纪剪影。 书中第一篇“社会万象”选的第一张图是个留着长指甲的中国人在吹笛子,题为“长爪饰观”,旁边的文字大意是说古人里指甲长最有名的就是李贺了。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被称作诗鬼。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曾经提到“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可见长指甲同“细瘦”、“通眉”是他最大的特征。然而李贺的长指甲后世人都没有见过,不过当时怡记洋行的书记洪先生也有很长的指甲,据说从降生到四十二岁(新闻报道时),左手小拇指、无名指、中指都没有触损过,“形如旋螺,曲长三尺许”,如果拉直了有“七尺三寸”!这位洪先生是晋江人,名逢春,字国翰,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精通音律,“花间压笛,月下吹笙”,而且吹奏的时候三个长指甲不紧不慢,“迎风兰草未足比其苗条袅”…… 《点石斋画报》中的洪先生 虽然《点石斋画报》里已经画得很详尽了,但那毕竟是画,有艺术创作的成分。我在Keystone发行的一套立体照片中找到一张类似的长指甲照片,可谓直观,当然也够惊人!据文字说明,这位老先生姓丁(Dr. Ding),在福州教书。

1860年的玻璃立体照片

几个月前有三张玻璃立体照片在国外拍卖,三张照片的影像我之前都未见过,仅能判断出是北京,拍摄时间较早,大概在1860年代。后来这三张照片均以每张两千多美金的价格成交!这些照片是什么时间由谁拍摄的,我在朋友Bennett的新书中找到了答案。 Bennett是研究亚洲(中国、日本、朝鲜)早期摄影史的专家,并且是十九世纪老照片的收藏家,有着惊人的收藏,已经有多本著作面世。这次他新书的内容重点在1911年前的中国摄影史,先期出版的这册关注的时间段是1842-1860年。 话题重新回到那三张玻璃立体照片上。杜宾上校(Colonel Charles Dupin,1814-1868)全名Charles Louis Desire Dupin,出生在法国南部Tarn的Lasgraisses,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军事工程学校,1836年10月12日成为法军第66步兵团的一名中尉,1859年11月17日被提升为中国远征军地图测绘部门的头头,不久便随军前往上海,到中国不久后就被提升为上校。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他取道日本回到法国,回国后即发行了一套共计三十张的玻璃立体照片和同样内容的一套大尺寸蛋白照片,拍摄地点涉及上海、烟台、天津、通州和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像比较常见的都是费利茨·比托(Felice Beato,1832-1909)所摄,而杜宾上校照片的出现对还原那场战争,还原那个时候的中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尤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