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的洋枪:Madsen Light Machine Gun Model 1902

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感到非常震撼,有一种赛博朋克的感觉:虽然是新军,但毕竟还是在清代,前面骑马的军官鞍后挂着一支长枪,后面的驮马上背着很多巨大的弹夹,这战斗力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布雷斯塔警长”的座驾“变形马”,有一把威力巨大的枪叫“塞拉炯”,每次变身后都要声音低沉地念一下枪的名字……这张照片出自前几年国外某拍卖会上的一本相册,后来被国内的一位藏家收入囊中。这本相册中还有一张与这支枪和弹夹相关的照片,是一众官员和一名外国人站在屋前,地上摆着一支枪,上面插着尺寸比例看着很夸张的弹夹。对比两张照片里的枪托和弹夹,很容易确定这是同一个型号,即丹麦的麦迪森轻机枪M1902(Madsen Light Machine Gun Model 1902),并且根据枪托的形状来看是比较早期的一款。

清军的洋枪:Mauser

“Mauser”就是“毛瑟”,这可能是中国人除了“三八大盖”(日本三八式步枪)、“王八盒子”(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等最常听到的外国枪名了,也是清军最晚引进、仿制最多的步枪品牌。我小时候有一把家人从上海买给我的驳壳枪,黑黑的,做工非常好,一扣扳机就发出“哒哒哒”的声音,那时候觉得只有很厉害的解放军才配驳壳枪,比如《小兵张嘎》里的罗金宝,驳壳枪就是毛瑟军用手枪的俗称。

清军的洋枪:Mannlicher M1888

Mannlicher即中文文献里常说的“曼利夏”,名称源自“弹夹”的发明人,奥地利工程师费迪南·曼利夏(Ferdinand Ritter von Mannlicher, 1848 -1904)。他在1885年推出了一款采用直拉式枪机和弹夹结构的步枪,即曼利夏M1885(Mannlicher M1885),三年后他设计的新款步枪曼利夏M1888列装奥地利军队,并出口多个国家,同时也被多个国家仿制,其中就包括大清帝国。1890年李鸿章就曾建议江南机器制造局根据曼利夏M1888和德国的委员会88型(Gewehr 88)枪进行仿制,后来做出了一款新枪名为“快利”。“快利”的两种原型都有结构上的缺陷,所以这款国造步枪的寿命并不长,北洋新军编练成军后,在袁世凯的推动下,部队主要装备了进口的曼利夏M1888,这张照片也正是训练中的新军士兵。

清军的洋枪:Remington M1867

在清末清军引进的各式洋枪中,还有一种被称为“林明登”的长枪,现在这个牌子更多被翻译作“雷明顿”(Remington)。李鸿章在1874年的《筹议海防折》里提到:“美之林明登又精於英之士乃得及德法诸枪也。林明登士乃得二种,近年已运入中国,臣虚及沈葆桢均购存林明登数千枝。上海机器局亦能仿造。惟兵勇粗疏者多,士乃得机簧较简,购价较省,修改较便,现拟令各营酌换士乃得枪,而间以林明登,认真操习,由渐而精。并令津沪各局先购林明登造子机器,仿制子药铜卷以便接济。”我也找到了一张清军使用林明登的照片。

清军的洋枪:M1860/1865 Spencer Carbine

俄国摄影师鲍杨斯基1874-1875年随沙俄考察新的从中国运茶的线路时拍摄了一组照片,其中有一部分是1875年回程时在哈密拍摄的当地的驻军,除了传统武器,这些驻军也装备了洋枪,毕竟正值平定阿古柏叛乱期间,左宗棠命令张曜驻军哈密不久。在一张四人的照片里,中间两个人站着,两边的两人半蹲着,他们都拿着马鞭和一种很短的枪,也就是骑兵用的卡宾枪。

清军的洋枪:Enfield P-1853

说洋枪不得不提华尔的“洋枪队”,尽管严格说这支部队也不算是清军。在我仅见的三张洋枪队的照片(摄于1860年代)中,只有一张里他们装备的步枪能看清:六名军人在照相馆内的合影,后排三人拿着枪,前排三人的步枪装了枪刺立在一旁。从外观看,这种枪有击锤,是撞击式火帽发火枪,枪管和护木有三根铁箍,护木前端有个金属罩,通条位于护木下方,长度基本与枪口齐平,背带一端位于扳机前,另一端位于最靠近枪口的铁箍上。根据这些特征比较容易确定最适合的型号是恩菲尔德P-1853(Enfield P-1853)。这种枪全长55英寸,可以大体估算出照片中这几位洋枪队员的身高。

清军的洋枪:EIC Model F Percussion Musket

汤姆逊在他的中国游记中这样记录过宁波的一支“洋枪队”:“No.21 展示了中国军队的一个连队,他们是一支由欧洲人训练的’常胜军’的剩余部分……在宁波有一百五十名西式训练、西式装备的士兵,由两名外国军官库克上校和华生少校担任指挥。在叛乱期间他们有一个团,多达一千人,但是现在留下这些只用作宁波城的防卫……”这支部队正式的名称是“宁郡卫安勇”,正如汤姆逊所说的,他们的职责主要是防卫宁波城,以及类似警察的地方治安工作。宁郡卫安勇留下的照片比较多,虽然他们不算正式的清军部队,但手里的武器还是值得考证一下。

一种武器的流转

前阵子去南理工时参观了设在校内的兵器博物馆,展品很精彩,负责解说的同学也很专业。参观完枪械展厅,我想起有几张照片很久以前就想写了,因为一种武器将那几张拍摄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照片勾连起来,反映了其在不同群体中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