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经常能看到自媒体发布“某某城市消失的建筑”的内容,且常常有很高的点击量,特别是在那些有着悠久的历史,且现代化进程比较快的地方。人们缅怀过去的城市风貌,这种感情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过往的风貌承载着过往的时光过往的情感,当风貌不在,情感也终会随风而逝。另一方面,很多消失的风物以当下的标准来看,实在称得上是艺术的精品,甚至是瑰宝,面对这些风物的消失,遗憾是很正常的情感反应。最近在一本1910年代的相册里看到一组北京九天宫消失的悬塑照片,其精美实在令人赞叹。
九天宫全称九天普化宫,位于朝阳门外,东岳庙东侧路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顺治四年重修。其主殿正中供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像,是一尊重达五吨的明代铜像,据说1955年东四区合作社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购铜任务,将这尊铜像砸碎,要运往永定门仓库熔化。幸亏文物部门及时制止,铜像总算没进熔炉,但残片现在已不知去向。铜像的背后及两侧的墙壁上是两层悬塑,马芷庠编的《北平旅行指南》里说这些悬塑“均仿唐杨惠之塑法,塑工精绝。”翁同龢在游览九天宫后也在日记(光绪十年九月初二)中说“殿中塑雷部,极飞动”,而且说“此时无此像设矣”,可见据翁的观察,那时候已经几乎没人能做出那么精彩的塑像了。翁所说的“雷部”是指悬塑正中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又称“雷祖”,两侧的其它塑像可能是雷祖手下的三十六名雷公。民国时候九天宫的住持白景春将大部分房屋出租,后来聚集了很多无家可归的贫民,到1940年代这些殿宇已经破败。1952年九天宫被东郊区人民政府用作粮食仓库,后被北京市交电公司作为仓库,直到2002年才腾退完成,北京市文物局拨款进行了修缮。现在九天宫仅存一座后殿,精美的悬塑也都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