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没有大的对外战争,正处在一个相对平和的发展期。1922年,在北京开设语言学校的怀特兄弟(Herbert Clarence White和James Henry White)被当时中华的美景和善良的人们所吸引,利用假期游历中国,拍下大量照片,并在1930年精选出其中42张照片并写下《中华美影》(Romantic China)一书,由上海怀特兄弟艺术公司出版发行。是书封面仿皮压花,一页一图,每张图都配有一篇兄弟二人所写的说明文字。全书所选的图片都构图讲究,印刷精美,呈现出一种朦胧感,正是英文书名Romantic China的完美诠释。
作者: jnxu
佩克哈默《北京美观》
汉茨•冯•佩克哈默(Heinz von Perckhammer,1895-1965),德国摄影家,热爱中国文化,父母都从事过照相馆业,他在参军后和中国结缘,多次来中国摄影,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他有两本影集非常著名,其中之一是1928年出版的《百美影》(Edle Nackrheit in China),这是他另外一本著名的影集——《北京美观》(Peking)。这本书的封面用蓝色亚麻布包裹,热压烫金书名。全书共收录照片200张,每张照片的构图和光影都显示出佩克哈默的职业摄影家水准,真实记录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
喜龙仁《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奥斯瓦尔德•喜龙仁(Osvald Sirén,1879-1966),芬兰人瑞典籍,美术史家、汉学家。1920年代,喜龙仁通过对北京城墙、城门长达数月的实地考察、测绘,并结合文献研究写成《北京的城墙与城门》,1924年由伦敦John Lane出版社出版,限量发行800册,收录照片109幅,测绘图纸50幅。作者在前言中说道“所以撰写这本书,是鉴于北京城门的美”,看到北京城墙不断遭受破坏,特别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北京城墙和城门这些历史古迹的兴趣,能够多少反映出它们的美”,“并感到自己对中国这座伟大的都城尽了一点责任”。遗憾的是20世纪60年代北京城墙和城门遭到拆毁。《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是迄今为止关于北京城墙与城门最为完整详实的资料,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北京城墙遇到喜龙仁以及喜龙仁遇到北京城墙,对双方都是莫大的幸运!
唐纳德·曼尼《北京盛观》
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1899-1941)1899年到达中国,先入北京Mactavish Lehman公司,后任上海A.S. Watson & co公司总经理,是1920-1941年中国沿海最有势力的企业家之一,他虽为商人,却极爱摄影,喜欢用影写纸轻柔的阴影和特殊的质感与层次烘托他眼中的古老中国。他关注老北京风土人情,透过灰尘漫天的篷车队、晨雾、湖泊、桥梁、街市、胡同和有国画情趣古意盎然之地方,来表达帝王之都的荣耀。《北京盛观》收录了曼尼的66张作品,都是先印刷在影写纸上,再粘贴在书里,是曼尼的匠心杰作。本书用宝石兰织纹绸缎轧花烫金字封面,由普特姆•维尔(Putnam Weale)撰写序言,塞缪尔•科林(S. Couling)为每张照片写说明。
岩田秀则的《北京写真帖》
这本日文画册是岩田秀则编辑,东京的中村写真馆印刷的,收录了照片121张北京的民俗、建筑等照片。我目前见过两个版本,1917年版和1918年版,两个版本的封面都一样,仅仅是中间有几张照片被替换。这两个版本的书相对不是很少见,在国内的拍卖会上都出现过。
LA CHINE A TERRE ET EN BALLON
1900年,八国联军中的法军,在北京和天津首次使用了热气球进行侦查,并留下一批航拍的照片。法国军队回国后,为了纪念他们的这次远征,从这些航拍照片中挑选了一部分,结合一部分在陆地拍摄的照片,1902年小范围的出版了一本《LA CHINE A TERRE ET EN BALLON》,这本书有个包袱皮式的封套,打开后是目录和说明文字,最后是散页形式的内页,共41页。这本书的内容和视角很少见,因此很珍贵,我曾经有四篇从这本书延伸出来的博文:
儿岛鹭麿的《北清纪念写真帖》
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在日本被称为“北清事变”,作为这一事件的巨大获益者,日本在1901年后出版了很多种类似的写真帖,有偏重风光的有偏重人文的,还有偏重军事的,这本天津山本写真馆的儿岛鹭麿编辑,东京印刷株式会社印刷的《北清纪念写真帖》就是偏重军事的,前十五页都是介绍联军中各个国家的军衔、制服和装备的,并且是彩色印刷,这些内容对考证老照片很有帮助。
极东通信社的《极东大观》
20世纪初,很多得到官方资助的日本摄影师来到中国拍摄建筑、风俗、物产等方面的照片,回国辑成图录出版。无论当时这些摄影师的目的是什么,这些书在今天看来都是珍贵的史料。1920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这本《极东大观》就是这样以介绍中国的建筑、风光和物产方面的“巨册”。全书共拍摄了157个主题,每个主题中的照片都以珂罗版的方式印在铜版纸上,护页上是照片的背景介绍。其中一些主题的照片采用拼接的方式折叠在书内,可展开成1米左右的全景照,如本溪煤矿、大连码头、北京太和门、沙市港、岳麓山、长沙江岸、武汉、庐山、西湖等。
穆莫的《北京》
阿方斯•穆默•冯•施瓦茨恩斯坦茵(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1859-1924),德国贵族,1900年6月来华任德国驻中国大使,接替在崇文门内大街被杀的克林德,1902年7月回国。穆默在1902年回国后整理了他在华期间的行程和照片,出版了《照片日记》(Ein Tagebuch in Bildern),限量500本,没有公开发行,仅赠与朋友或同事,在市场上非常少见。穆默还从这本相册中精选了100张北京建筑方面的照片另外出版了《北京》(Peking)一书,更是少见。书中每张照片都有德、中、英三国文字的注释,其中很多照片都非常珍贵,如目前已知的北海大佛殿仅存两张照片,其中一张就收录在这本书中,使得这本书成为研究北京城及北京皇家建筑变迁的重要史料。
山本诚阳的《北清事变写真帖》
1900年6月,庚子国变,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英国驻华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赴京解救被困的西方人和教民,慈禧携光绪帝出逃西安。8月,北京城被联军占领。北京沦陷不久,日本天皇特命侍从武官冈泽精带领摄影师山本诚阳来华慰问日军。山本诚阳在大沽、天津、北京拍摄了大量照片,从中选出108张编成《北清事变写真帖》,用日、英文对照说明,于1901年在东京出版。书中序言写道,所以出版此图册,“一以发扬我军之光彩于四表,一以资军事参照与尚武的教育”。在北京被占领后有很多国家的摄影师都拍摄记录了当时的天津和北京,但是山本诚阳的照片拍摄非常早,包含的信息更丰富。比如中海被德军作为总部后,慈禧寝宫仪鸾殿于1901年4月17日被焚,藏有功臣像的紫光阁也遭到洗劫和破坏,而山本诚阳镜头中的仪鸾殿和紫光阁都还保持着被占领前的原始状态,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