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

佛教有八苦的说法,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第一次听这些是预备党员上党课的时候,后来尽管我很虔诚,最后还是被挤下去了),人生就被这八苦困扰,要修行才能脱离苦海。这最苦的就是“求不得”,看得见,吃不着,欲望啊,没法满足……

一块大清界碑后面的故事

最近在整理《亚东印画辑》照片的时候,发现一张注释为大清国界碑的照片。几千年前的文物见过不少,但像这样的古代国界碑还从来没有见过实物。中国上下五千年,版图一度很大,按现在的边界划分来说,俄罗斯、印度的好多领土都是中国的,更别说越南、朝鲜(包括韩国)这些藩属国了。那这块界碑原来是立在哪里的呢?现在是否健在呢?

布列松《两个中国》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法国人,摄影大师,他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影响了众多摄影人,创建的玛格南图片社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被称作“二十世纪世界纪实摄影之父”。布列松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世界,见证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等等。

伊莲娜·贺伯诺《中国》

伊莲娜•贺伯诺(Helene Hoppenot),法国女摄影师。1940年代曾在中国游历,并用法国女性特有的视角拍摄了很多讲究构图和用光的照片,用镜头描述了虽然正值内战,但仍然美丽的中国。全书以一页一图的形式收录了80张照片,由法国诗人、外交官保罗•克洛代尔作序,1946年在法国出版。

郭英方《China》

1943年,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大半个中国都在战火中燃烧。对于这场侵略中国非正义的战争,不同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中国。为了唤起更多的人帮助中国,留美学者郭英方(Kwok Ying Fung)结合美国摄影师费里茨•汉勒(Fritz Henle)从他、西德尼•甘博(Sidney D. Gamble)、中国电影公司等处征集、组织的摄影作品,分过去、建筑与雕塑、宗教、教育、生活与生计和未来六章,完成一辑以影像的形式介绍中国历史、社会、艺术、政治的画册,英文书名定为China。

卡斯特《中国飞行》

20世纪30年代,一位年轻的热衷摄影的德国飞行员揣着刚刚问世不久的卷帘式莱卡小相机来到了中国,他在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共同成立的“欧亚航空公司”效力的三年中,以特有的热情、才华和胆识,背倚蓝天,俯拍大地,给当时的中国留下一段可见的历史,并写下这本《中国飞行》,他就是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Wulf Diether Graf zu Castell)。

爱伦·索贝克《中国人像》

爱伦•索贝克(Ellen Thorbecke),德国人记者,来华工作后与时任荷兰驻华大使威廉•索贝克(W.J.R.Thorbecke)结婚。她在中国的日子里拍摄了大量当时中国各个阶层的人物肖像,1935年精选了其中32张照片,配以访谈性的人物背景介绍,其夫作序,出版了《中国人像》(People in China)一书。书中每张照片均采用凹版印刷,裁减后贴在书中,工艺复杂但非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