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照片找不同二十

利卡尔顿先生在北京的时候游览了紫禁城、西苑(今北海、中南海),这张照片就是在紫禁城外西北角的大高玄殿西侧拍摄的。大高玄殿在明代就是皇家道观,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外观类似紫禁城角楼的习礼亭,用于演奏科仪;东西南各有一座精美的牌楼,最特别的是这三国牌楼都没有戗杆,“无依无靠”。遗憾的是建国后为了拓展道路,两座习礼亭,东西两侧的牌楼都被拆毁了……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九

这张照片是紫禁城储秀宫门前,两只戏珠铜龙就是标志,是利卡尔顿先生在游览紫禁城的时候拍摄的。两张照片只有微小的差别,就是黄框中那个年轻人姿势不一样,参见放大图。看官可能要说了:你也太无聊,这点儿差别算什么?呵呵,找不同吗,就是这么玩儿的,而且这是考证利卡尔顿先生中国之行到底拍摄了多少张照片的一个小证据。至于编辑为什么在第二版发行的时候替换了照片,我只能猜测有可能是第一版使用的底片坏了(都是玻璃底片,有可能损伤了),恰好摄影师当时拍了两张。看镜头的这三位都是宫内的太监,在两宫出逃之后负责看守。要知道储秀宫可是慈禧的寝宫,所以他们盯得非常紧,摄影师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在游记中利卡尔顿先生对这些人表示了同情,因为联军内虽然有明确的纪律说不能偷窃、抢夺宫内物品,但实际上在紫禁城开放之后不断有小物件被军官士兵顺走,并且很快就会出现在黑市上……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八

看到下面这张照片,您可能要说,两版照片没差别啊!呵呵,我也差点儿被骗了,其实两张照片互为镜像,仔细看下边画框中树的位置。那哪张照片是正的呢?其实在景山顶上冲南冲北拍全景早就有传统了,历史上很多摄影师都拍过。我就找了小川一真在1900年拍摄的同角度照片(收录在《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中)作对比,上面黄框中从地安门到鼓楼的路应该是向左偏的,而第二版制作的时候工人可能疏忽了,把照片洗反了!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七

这是典型的清末北京的街头,路两边摆满了地摊,除了二手货就是小吃,熙熙攘攘非常繁华。不过利卡尔顿先生这张照片要拍的是后面的建筑,就是用黄框标出招牌的那座,那是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据他的记述,这座建筑曾经是个“臭名昭著”的大烟馆,“围困”结束后被教会改成YMCA。不过我看那座建筑的中文招牌写的是“同信恒”,是卖绸缎和杂货的。现在基督教青年会仍然在发挥作用,北京的总部就在东单,沿东单路口向北,快到金鱼胡同路口,路西一座很有特点的老建筑就是,网址http://www.ymcabj.org.cn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六

利卡尔顿先生到达北京的时候,对使馆的围困已经结束,慈禧携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瓜分了北京城的管理权,城内仍然到处是废墟,一片混乱。作为最被关注的焦点——使馆区,利卡尔顿先生站在崇文门城楼西侧的城墙上向北拍了一张“全景”,特别说明了焦点中的焦点——英国大使馆,因为围困的主要就是英国使馆,各国的使馆人员、海关雇员、商人及眷属,还有一部分中国教民都“躲”在里面。用“躲”字不准确,因为他们依仗着使馆建筑一直在抵抗义和团和清军的进攻。照片中1号黄框中的小山是景山,2号黄框里就是备受世界关注的英国使馆,3号黄框里是御河桥,印度士兵就是从这条御河在内城城墙下的水关进入的,从而解救了被围困的使馆。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五

利卡尔顿先生虽然已经到了天津,离目标北京已经不远了,但是天津至北京的铁路已经被义和团破坏,去北京的船也都是运兵或者军事物资的,像他这样的平民根本没有机会乘坐。水路到北京要走白河,一直能到现在的东便门外,清时一直是重要的漕运线路。这条水道不深,不能通行大型船只,联军部队只好租用了大量的当地平底帆船。当时联军中美军的最高指挥官是查飞将军(General Caffee),利卡尔顿先生动用了一切能用到的资源,最终说服查飞将军允许他随美军租用的一艘帆船去京,但行李,比如床、炊具都要自带。利卡尔顿先生历尽艰辛从香港一路来到天津,能有机会去北京就已经很好了,还能奢望“头等舱”吗?他在途中上岸特意拍摄了美军租用的这支船队。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四

利卡尔顿先生在天津期间还去拜访了李鸿章。他对李总督家中的家具陈设赞叹不已,说李世当时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通过李的私人医生帕克思(Dr. Parks),他们交谈的非常愉快,利卡尔顿先生称赞李鸿章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感叹他虽位高权重却谦逊和蔼,总之对李鸿章的景仰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可他不知道李鸿章称自己只是“大清国的裱糊匠”。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三

这是天津的一户人家在他们残破的房子里吃饭。按照利卡尔顿先生的记述,在他7月14日随联军部队进入天津内城的时候,大部分房屋还是完整的,但是仅三天后,主要街道两旁,尤其是鼓楼大街两旁的建筑都成了断壁残垣。他没有明说,但是读者都能明白这是联军部队干的。局势不明朗,大部分百姓都逃出了城,仅有少数几户人家留在城里,可他们的家,估计和照片里这家人的差不多了。起初我以为这张照片是摆拍,看了他的文字才知道,原来这些底层百姓都已经麻木了,你爱怎么拍就怎么拍吧……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二

坐在地上的这些人是美军第6骑兵队刚抓获的一些义和团员,地点是天津海河西边的欧洲租界。联军迟迟未能攻下天津城,而且听说大批的义和团和清军部队已经集结,正向联军的后方移动,而且距他们只有10英里了。一只远征队被组织起来,由美军的第6骑兵队和一对印度骑兵组成,他们“出其不意”(实际上是情报有误,根本没有大批援军)地袭击了来“增援”的部队,并最终俘虏了约50人。据利卡尔顿先生说,义和团民一般在被俘虏前会找机会换上本来苦力的衣服,冒充平民,但是这次从最前面这个人(左图黄框中)身上搜到了枪,于是他就被揪着辫子被安排到前边拍照。利卡尔顿先生虽然很同情这些普通百姓,但是对他们眼中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感到遗憾,他说:“这一天骄阳似火,但他们仍旧坐在那儿,看不出一丝不愉快。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命运,明天他们将被枪决。但是,无论是会被炸死、枪毙还是砍头,一个家伙(右图黄框中)还是决定先抽一袋烟。”

立体照片找不同十一

照片中乱哄哄的这一大群人是聚在天津的英国租界水龙头前取水的。昨天的博文里说了,海河里面一直泡着尸体,根本不能取水喝,租界里只有英国领馆旁的这么一个水龙头能供水。时处非常时期,加之可用的干净水源非常少,这个水龙头被限定开放,每天只开两次。联军指定两个美国士兵负责管理水龙头,即2号黄框内带着白色檐帽两个坐的人。英、法、美、日的士兵都在这里取水,1号黄框里的是日本士兵;英国军官是不会亲自来取水的,干这类杂活的都是印度士兵(3号黄框),一些附近的中国人也在这里取水。这里唯独没有俄国人,因为他们的部队在海河对岸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