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三座塔

lasata01

lasata02

照片上的藏式佛塔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西侧,据载为嫁入西藏的大唐金城公主设计、督建(我存疑,一个大唐公主的学识可能还不够“设计”一座藏式佛塔,估计只是挂了个名而已)。藏语里称这三座白塔为“巴嘎噶林”,因位于红山(布达拉宫所在)和药王山之间,因此形成了进入拉萨的西大门,照片中能看到中间这座白塔是过街塔形式。很遗憾随着拉萨的现代化建设,药王山被炸掉了一部分,三塔之间的相隔处修建了宽阔的公路(在下面Google Earth的图里看得很明显),旧时的威严神秘不在。

lasata03
第一张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lasata04
第二张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lasata05
Google Earth里看拉萨三座塔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dalita01

提到大理,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段氏和三塔。大理三塔,是大理的地标性建筑,又称崇圣寺三塔,坐落在大理城北一公里外,苍山下洱海边。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约69米,平面方形16层密檐空心砖塔,典型的唐代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形制相近。塔有两层基座,均为方形。中国古塔层数因佛教的原因多为奇数,可大理千寻塔却为偶数层,很有趣。塔第一层最高,这也是唐塔较典型的特征,如北京云居寺所遗唐塔均如此。塔每层叠涩出檐,檐角上翘。塔顶原有四金鹏,可能源自佛教“金翅鸟王”传说。大理旧称“龙泽”,故也有说法四金鹏有镇风水之用,然现已不存。塔有首分,非常美,在塔下望塔顶有高耸入云之感,这点和古希腊柱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中间偏上略微鼓起,仰望时能显得很高很直,造成直插云端的错觉

三塔中的另两座塔位于千寻塔西,分峙南北,均为为平面八角十级密檐空心砖塔,建于大理国时期,相当于中原的五代至南宋时期。

崇圣寺也是大理名寺,历史悠久,徐霞客等人的书中均有记载,可惜明后日渐微落,加之十年动乱,现在古寺已不存。

照片中的千寻塔南侧似乎有条很严重的裂缝,现在已经修葺一新了。

dali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杭州宝石山保俶塔

baoshuta01

保俶塔,位于西湖北边的宝石山上,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平面六角七级实心砖塔,高45.3米,为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照片上的保俶塔还是重建前的模样,塔身上有大片的剥落,塔刹处张满野草,一幅衰老景象。吴越王钱俶当朝,深得民心,百姓筑塔于宝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市面上常见的西湖全景不是南望图就是北望图,1928年雷峰塔倒之前能同时看到两座塔,因雷峰塔阔,保俶塔细,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

baoshu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baoshuta03
Googel Earth里看保俶塔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塔

santan01

三潭印月,地球人都知道。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岛南的湖中,立着三座石塔,最早为宋朝苏轼疏浚西湖后所建,现在的实物建于明启元年间。塔高2米,塔身中部球形中空,开五孔,中秋节的时候会在塔内燃灯,孔口处蒙薄纸,火光透过圆孔倒影水面,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我虽没亲眼见过,但是想想都浪漫的不行,古人比现代人会玩儿多了!

santan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santan03
Google Earth里看三潭印月(标记周围的三个白点)

杭州西湖玉泉石塔

yuquanta01

玉泉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坞口的清涟寺内,与龙井泉,虎跑泉合称西湖三大名泉,是西湖观鱼的好地方。清涟寺始建于南齐建元间,后晋改建为净空寺。南宋理宗题额”玉泉净空寺”。清康熙改今名。

玉泉,是一个长约十三米,宽约十米,深约三米的长方形泉池。因清澈的泉水从池底涌出,晶莹如玉,故取名玉泉。这里放养着数百条青鱼、草鱼和红、黄鲤鱼,池畔悬有明书法家董其昌的“鱼乐国”匾额。池中有一座小石塔,平面四角七级。一般来说,塔和寺是同时建立的,不过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原,还不会有这种中式的塔,从外形特征我推测此塔可能是南宋所立。

yuquan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湖南岳麓山革命战士纪念塔

yuelushanta01

照片上的这座塔,严格上来说不算“中国古塔”,因为建造时间较晚,至少在1911年后,但这座塔的造型实在奇特,算是湖南省篇的结束或者花絮吧。

岳麓山上名胜、革命古迹很多,照片原配日文说明可知这座塔叫“革命战士纪念塔”。黄兴和蔡廷锴分别在1917年4月12日、15日相继在岳麓山下葬,相信这座塔和两位革命义士有关。

从照片上看,塔应该是五级,最下面一层是个正方体,第二层是个球体,第三层是个台体,第四层是个半球体,最上面的部分形状类似“塔婆”的原始样子,每层都刻有藏文。岳麓山我没有去过,但是在互联网上没有找到这座塔,根据塔各层的形状,我有个猜测:塔的下四层可能代表藏传佛教的四大部洲。北俱卢洲殿象征地,建成正方体;西牛货洲殿象征水,建成球体;南赡部洲殿象征火,形为三角,建成梯台;东胜神洲殿象征风,形如半月,故建成半圆体。如果再能考证出每级所刻梵文代表的意思,相信能更多了解建塔的意义。

yuelushan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湖南岳阳慈氏塔

cishita01

湖南岳阳,旧称岳州。摄影师拍摄这张照片主要是想记录洞庭湖畔的岳阳城,可远处的塔实在太显眼了,那就是与岳阳楼齐名的慈氏塔。

慈氏塔平面八角七层实心阁楼式砖塔,高三十多米,檐角挂有铁铃,塔顶置有铁刹相轮,上有6根铁链从塔顶直贯塔基。塔名源自旁边的慈氏寺,“慈氏”即“弥勒”的梵文意思。慈氏塔始建何时目前没有结论,但是现存建筑为南宋淳佑年间重建。

虽然慈氏塔早在1956年就被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从互联网和Google Earth提供的照片来看,慈氏塔现在被一片民房紧紧地包围着,没有了过去的雄伟庄严。

cishi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cishita03
Google Earth里看慈氏塔

江西庐山金轮峰金轮铁塔

jinlunyadong1

江西庐山的金轮峰下,曾有座归宗寺,是山南五大禅林之首。传西晋咸康六年(340年),西域僧人佛驮耶舍来到庐山山南的金轮峰下,与当时隐居在此的王羲之结识,王羲之愿将其住宅赠与耶舍建寺,让他随意取之。耶舍便说,用他身上的袈裟覆在地上,所盖之处便是所取之地。王羲之答应了。不料耶舍身上的袈裟其大无比,王羲之所居的房舍也覆在其中。建寺取名归宗,意为“金轮开山,返祖归宗”。归宗寺历代开坛讲法,至宋已名盛天下。

寺后的金轮峰上原建有一座塔,据《高僧传》载,孙权于赤乌七年(公元244年)下诏在金轮峰顶建舍利宝塔。塔始为木制,后改为石砌,明万历年间,改为铁塔,由数十块铁板拼镶而成,平面六角七级,高约十八米,是座舍利塔。这座塔与庐山山西北东林寺西林铜塔并称“庐山双美”。咸丰年间,寺庙毁于太平军战火。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与抗日守军在金轮峰展开激烈战斗。归宗寺殿宇、房舍全部被焚,金轮铁塔也毁于炮击,寺内文物被洗劫一空,无一幸免。

照片上的金轮铁塔还是未毁时的状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张照片也是日本人拍的。

jinlunyadong2
原配日文说明

江苏苏州瑞光塔

ruiguangta01

苏州自古就是江南重镇,商业、文化都非常发达,从三国东吴时期起就一直在建塔,历经各朝各代,到了宋达到巅峰,现在苏州保存下来的古塔即以宋塔居多。苏州城西南盘门内有座瑞光寺,寺内有塔同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那个大帽子似的塔顶。

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寺院里历经毁修,塔也从南东到清屡经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太平天国运动破坏,寺毁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加以维修。塔现在为平面八角七级阁楼式砖木结构,主体结构仍保持宋时模样。

照片中的瑞光塔虽然塔顶比较完整,但是每层的塔檐都非常残破,支楞着几根木桩,一副萧条景象。想来也是,20世纪2、30年代的中国正是动荡之时,政府和老百姓哪有心思修葺古塔,所幸古人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都比较过关,古塔终于挺到现在我天朝昌盛之时而得到悉心修复,只要没有人为破坏,再坚持个几百年应该不成问题。

ruiguang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ruiguangta03
Google Earth里看苏州瑞光塔

广州六榕塔

liurongyadong1

这张照片旁边贴的日文说明指称照片中是在浦东看上海滩……很明显,这个文字说明是藏家后配的,而且配错了。根据以前看过的老照片、塔的形制、周围建筑的风格,我判断这是广州市区的六榕塔。

这座塔本是舍利塔,是同名佛寺的一部分。据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初名宝严寺;五代南唐时改称长寿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后,供奉禅宗六祖惠能,改称净慧寺;元符二年(1099年),苏东坡前来游览,见寺内有古榕六株,题“六榕”两字,后改称六榕寺,塔亦称六榕塔。塔为平面八角九层阁楼式砖塔,高57米,每层都有暗层,实际共十七层,虽然历代都有重修,但是仍保持宋代式样。据张驭寰先生介绍,六榕塔最独特之处就是用了一根“千佛铜柱”作刹柱。刹柱简单说就是塔的主心骨,一般都是用木柱,唯独这座塔用的是铜柱,非常罕见。

广州有三座著名的古塔,分别是六榕塔、琶洲塔和赤岗塔,三座塔的外形比较接近,分处广州三地,不仅有佛塔的作用,还是广州古城的风水塔,还是清末外国船只沿珠江进入广州的标志塔。其实在照片中塔右边还能看到一座教堂样式的建筑,很可惜,没能查到相关资料。

liurongyadong2
Google Earth里看六榕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