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乌塔

wuta01

最近一直在忙秋拍图录的事情,中国古塔的作业暂停了几天。现在图录出来了,距离拍卖也还有几天,可以继续我的作业。

今天介绍福州的古塔之一——乌塔。福州市区有两座“小山”,东西相对,东边的叫虞山,西边的叫乌山,乌山东麓有塔,因所处山名而称乌塔,也有说法是砌乌塔之石料颜色发黑而得名,我倾向前一种说法。
乌塔的前身是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用石头垒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现在乌山附近还保存着碑刻,碑额题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记述当年柳冕建净光塔的情况。唐乾符六年(879年),乌塔毁于黄巢入闽战乱。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宝塔,叫“崇妙保圣坚牢塔”。现存乌塔为平面八角七层阁楼式石塔,高35米。根据塔的形制和考古发现可确定现存塔建于宋代,是比较典型的宋代南方石塔,也是目前福州最古老的塔之一。清道光年间塔身倾斜,后随经过多次修复加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斜塔”。塔身每层都有倚柱,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两门,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宋代石塔看着很舒服,简洁又不失雄伟。

福州是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也是摄影术最早登陆的中国城市之一,乌塔和白塔都曾留下很多影像,那个时候的福州市街更能显现这些古塔的美,可惜现在福州的城市发展并不是特别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导致如今的乌塔已经埋没在一片商业建筑之中,想再以上面这张照片的角度重拍已经不可能了。
wu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wuta03
Google Earth里看乌塔

山西云岗石窟支提塔

张驭寰先生在《中国塔》一书第五章“根据经律学说所建之塔”中对塔的分类有一种叫支提塔。《法化义疏•十一》中说“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提。”即有舍利的才叫塔,没舍利的叫支提。也有别的观点,认为叫塔还是支提和有无舍利无关。“支提”是caitya的音译,原意是聚集,即积聚土石而成塔。张先生也提到从印度佛教教理来讲,世尊有无量的福德集聚在一起,然后于此地建塔,是为支提。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我国的支提塔多见于石窟中,常见阁楼式,从建筑力学角度来说都是充作支柱,既然作为柱子,自然就没了塔刹,就是一段塔身而已。照片中的支提塔在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Google Earth里看云岗石窟

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大雄宝殿塔楼

护国般若寺位于长春市中心,是长春市现存的最大一处佛教建筑。该寺原址在长春市南关区西四马路,1923年创建,取名般若寺。1931-934年般若寺从原址迁至现址重建,重建后的般若寺更名为护国般若寺。这张照片就拍摄于1930年代,是护国般若寺中心建筑大雄宝殿,看着还很新,在正脊中部置有一座七层宝塔,异常高大(在Google Earth里看塔影非常明显),和正殿的比例非常夸张。这种建筑形式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多次,如北京碧云寺罗汉堂和颐和园宝云阁,都在正脊中间置塔(藏式覆钵塔),张驭寰先生将其归纳为塔楼。相对来说,藏式覆钵塔楼比较常见,所以我特意挑选了一张汉式阁楼塔样式的塔楼,算是补全分类。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日本人在伪满时期称长春为新京

Google Earth里看长春护国般若寺

吉林农安古塔

吉林省农安县,扶余国时期建城,距今已两千多年,历史悠久,辽金时代最为辉煌,留下很多那个时候的历史遗迹,最著名的就是古城外的农安古塔(据说建于辽圣宗三年)。塔身砖砌,平面八角十三层密檐,高44米。这张老照片上的农安古塔损毁严重,仅能看出每层出檐,仿木结构砖砌斗拱,有收分,装饰细节都看不出来了(不知道网上那些装饰细节的描写都是哪里来的),现在已经重修,非常新,看着和新建的没什么差别……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辽宁千山 龙泉寺石塔

辽宁鞍山附近有座山,名千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山不仅奇绝多姿、苍古秀美,而且有众多寺庙道观。千山过去有五寺、八观、九宫、十二茅庵之说,现在仍有20余座。比较知名的是千山五大禅林(龙泉寺、祖越寺、中会寺、香岩寺、大安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千山北沟中部龙泉谷中的龙泉寺。龙泉寺为千山最早的古刹之一,同时也是东北主要佛教活动中心,现龙泉寺是东北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歇山顶式古建筑群。龙泉寺历史悠久,相传创建于南北朝(公元五世纪)。到了唐代,庙宇建筑初具雏形。相传龙泉寺开山祖师为唐真如法师(生卒不详)。现存的众多碑文都留下了唐代修建庙宇的记载,历代均有重修。

照片中的塔就在龙泉寺山门外的路旁,形制比较简朴,由石块和石板磊成,十一层。我觉得风格比较象唐,北京云居寺有几座唐塔风格和这个类似。一般这样的塔都是墓塔,可如果是墓塔的话为什么被安置在寺外且是路边?日本人占领东北期间虽然寺内的文物有损失,但主要还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从我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座塔应该是不存在了。

在这批照片中,日本人拍了很多千山寺庙道观的照片,各个季节的都有,很美,有机会一定做个宗教建筑的专辑。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Google Earth看千山龙泉寺

辽宁辽阳大喇嘛塔

在辽阳老城的小南门外有座莲花寺,莲花寺后清初西藏大喇嘛法师干禄打儿罕囊素的喇嘛塔园。囊素喇嘛原在蒙古科尔沁部卓锡,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迎至辽阳,备受宠荣,使命恩养。死后,努尔哈赤敕命建塔。其时忙于征伐,葬于城南参将哈纳园。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秉承遗命,建塔立碑,设僧监守,拨官银祭祀。康熙三年(1664年),又在塔园南建莲花寺,举行大祀典,为囊素喇嘛“祈福”。塔园朝西,寺朝南。

大喇嘛塔是典型的藏式喇嘛墓塔,居塔园正中,砖筑,全高6.06米,上置平头,内置龛室,放入喇嘛舍利。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立于塔前,建有碑亭、石供台和灯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立《大喇嘛坟塔》碑,纪念这件事情。其实比较有趣的是稍远的那座塔,是塔从印度传入后比较原始的形态,非常接近“窣屠婆”——馒头形塔身,上置一塔刹。这些建筑都已经不存在了。

《大金喇嘛法师宝记》圆首方趺,碑阳额题“敕建”,右侧刻《大金喇嘛法师宝记》。左半老满文十三行,碑阴汉文二十行,排列喇嘛门徒、僧众、官员和匠人名单。其中有个名字是曹振彦,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高祖,这是红学家确认曹雪芹祖籍在辽阳的重要证据。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辽宁营口熊岳城望儿山塔

辽宁营口熊岳城附近有座小山平地拔起,山的三面都非常陡峭,这就是望儿山,其上有座建于清初的覆钵式砖塔,高8.2米。

这座藏式砖塔在形制上比较特别,塔肚子宽高比较小,显得较细长,而且没有十三天,塔肚子上去就是塔刹。我认为有这样的外形可能和建塔的目的有关,这是一座纪念母亲表达母爱的纪念塔,不是佛塔,因此少了很多宗教方面的象征,但是没了塔脖子的覆钵塔可以想象肯定很难看,因此拔高了塔身,将塔身轮廓做的更加圆滑,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辽宁辽阳白塔

辽阳白塔,中国著名古塔之一,平面八角十三层密檐塔,从第一层起开始向上逐渐收分,高71米,是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也是全国六大高塔之一。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塔顶有铁刹杆、宝珠、相轮等。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白灰,俗称白塔。关于塔的建造年代有很多争论,从80年代发现的塔铭记载看是建于金代,但塔位置和实际不符,根据塔的建筑风格、使用的材料、砖雕的手法及纹饰等都更像是辽塔的风格,民国的《辽阳县志》说塔建于唐代,怎么可能是这种风格?!

日本人在上世纪非常看重辽阳,所以对辽阳白塔的关注也非常多,就拿这套照片来说,白塔就出现了四次!

第一张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第二张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第三张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第四张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Google Earth看辽阳白塔

辽宁首山清风寺附近墓塔

这是辽宁辽阳首山下清风寺附近的一座小型覆钵式墓塔,很喜欢这张照片的意境,葬在这样的地方应该很雅致。全塔由青砖砌成,底层为方形基座,上砌圆形覆莲瓣须弥座,须弥座上是塔身,中央是塔铭,塔铭四周有火焰纹,内容实在看不清楚,我单独贴图出来,首山的朋友可能有知道的。塔肚子上施仰莲瓣,其上塔脖子并不是十三层,塔刹形制看不清楚。从塔铭火焰纹的样式、仰覆莲瓣的样子,我比较偏向于认同这塔建于明末清初。


塔铭

附近的清风寺听名字就很浪漫,据载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其中正殿仍保存明代建筑结构。首山是辽宁省内的历史名山,因所处地理位置关键,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司马懿征公孙渊、唐王东征高句丽,从照片的日文说明中还能看到日俄战争中这里的战斗也很激烈。查资料的时候还发现2005年10月27日的《北京晚报》上曾报道在“清风寺附近一座古塔基底下近日发现神秘地洞”,“在古塔神秘的地洞中发现了砚台、玉质香炉等明清时代的文物。” 想来可能就是这座塔的下面,说明塔早已湮没在时间中了……


原配日文说明,因装订原因一部分扫描不清楚。


在Google Earth上找了下,我觉得这个就是清风寺

辽宁锦县广济寺塔

锦县历史悠久,其名始于辽代,现在是锦州市的一部分。城内有座广济寺,始建于辽,不过现在除基座外都是清道光时期重建的了。寺内辽塔为平面八角十三层密檐砖塔,高约70米,是当年辽县的第一高度,也是东北地区比较高的塔了(一般仅有40米左右)。照片里看到的塔历经岁月侵蚀,已经没了棱角,远远的看着像根玉米!1996年当地政府对塔进行了维修,现在看着新多了。塔有收分,看着很是壮美,尤其是残破的时候。查资料发现锦州八景之一是“古塔昏鸦”,“塔”就是指广济寺塔,但这景色也有点儿异类了吧,和“金台夕照”、“银锭观山”比起来似乎通俗不少……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锦州在Google Earth里还是分辨率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