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的一张老照片

1870年代的《The Far East》刊登过一张照片,是在小山上远眺一座临江古城,说这里是“Yu-yan”。可能是这张照片里的风景很美,里面的山、江、桥、牌坊和古城都是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元素,因此广为流传,还曾转刻为木版画发表在报纸上。关于这个“Yu-yan”到底是哪儿,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我看到的就有“渔阳”(Yu-yan的音译)、“云阳”(也是音译)、“豫园”(也是音译),甚至还有人说是北京的密云(也是因为“渔阳”,秦时在今密云西南曾置渔阳郡)……到底是哪儿呢?照片中那座宏伟的拱桥还在吗?

近日,看到甘博1910年代拍的一张照片,和那张1870年代的角度类似,标注是“Yu-yao City”,哈,是余姚!可能是当年的《The Far East》排版失误,将“o”误为“n”。我又查看了余姚的地图,地形都对的上,而且,照片中的古桥还颇有名,仍然健在。两张照片都是在龙泉山上向东拍摄,姚江穿城而过,远山在晨雾中模糊了边际,视野所及,一座高大的三孔石拱桥横跨江上。从桥拱高度和周围房屋的对比,就能猜到这古桥肯定不一般。果然,我查过资料才知道这是号称“浙东第一桥”的通济桥,而且桥旁的石碑上还刻有“海舶过而风帆不解”,海船过都不用解风帆,可见其气势。在早期来华外国人的游记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感叹中国的石拱桥技术,1900年来华的摄影师利卡尔顿观察到虽然这样的拱桥方便船舶通过,但却不利于陆路交通,特别是南方常见的独轮推车很难通过。据《余姚县志》载,通济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系木桥,初名德惠桥,后又改名为虹(音jiang)桥,屡建屡毁。元至顺三年(1332年)改建成石砌三孔桥,定名通济桥。现存桥身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1729-1731年)间重建的。桥栏板里侧刻有对称的莲枝浮雕花纹;24根望柱上都刻有石雕;主拱圈两侧边墙上分别刻有对联,东侧联为“千时遥吞沧海月,万年独抵大江浪”,西侧联为“一曲蕙兰飞彩鹢,双城烟雨卧长虹”。桥北的楼阁是舜江楼,重檐两层歇山顶,初建于元至元年间。明代余姚闹倭患,嘉靖年间这里就成为控倭西进的制高点。现存舜江楼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的,楼上置铜钟作火灾报警和报时之用,八十年代重修。

1870年代的余姚城

1870年代佚名拍摄的余姚城

甘博拍摄的余姚城

甘博1910年代拍摄的余姚城,房子变化不大,但是有电线杆了

甘博拍摄的余姚城局部

甘博所摄照片的局部,可以清楚的看到通济桥和舜江楼

Google Earth里的余姚老城

在Google Earth里看现在的余姚城、通济桥、舜江楼和龙泉山

《余姚的一张老照片》上有8条评论

  1. 这篇,我这儿看不到图。不过1870年那张我知道的。那是华生少校的杰作。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23cedf0100m3sy.html

  2. 水银 :

    这篇,我这儿看不到图。不过1870年那张我知道的。那是华生少校的杰作。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23cedf0100m3sy.html

    链接已修复。谢水银兄,又知道一个作者。

  3. 《城市及其周边》一书中有一张这一桥一楼的近照,只是地点搞错了,记为余姚的大隐。很漂亮的。

  4. 水银 :

    《城市及其周边》一书中有一张这一桥一楼的近照,只是地点搞错了,记为余姚的大隐。很漂亮的。

    嗯,看到那张了,因为角度不同所以没放上来。《城市与周边》这书不错,可惜里面错误太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