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六面塔碑记

最近看了一本1863年的相册,内容有中国也有日本,其中有一张宁波六面塔的细节照片,看得清塔底座上的两块纪事碑,分别是英文和对应的中文。关于六面塔的历史,简略来说就是1862年5月10日英法两国舰队配合清军击退太平军收复宁波后,为战死的病死的英法两国官兵在新江桥南岸修建了一座纪念石塔,取材自拆毁的太平军炮台。1906年该塔曾重修,1932年迁移至英国驻甬领事馆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

英文碑记细节

根据照片碑记内容兹照录如下:

THIS MONUMENT WAS ERECTED ON THE SITE & FROM THE STONE OF A REBEL BATTERY & I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THOSE OFFICERS & MEN OF HER BRITANNIC MAJESTY’S SHIPS
ENCOUNTER RINGDOVE, HARDY AND KESTREL
WHO EELL IN THE ATTACK ON NINGPO ON THE 10 MAY 1862.
OR WHO SUBSEQUENTLY DIED OF DISEASE IN THE RIVER

中文碑记细节

六面塔纪事碑记

一千八百六十二年五月初十,克复宁郡将逆匪驱除,我大英、法两国有死事之官及兵,恐久而湮没无闻,因将逆贼炮台拆毁,以其石筑六面塔一座,以纪事宁波死事者之名姓永垂不朽,相继在宁病故者亦附于后,共二十人,各书其姓名(以昭)示后世,因为之(记)。

耶稣降世一千八百六十二年(……)

六面塔建成在1862年,照片不晚于1863年拍摄,可能是此塔最早的照片,反映的是此塔最早的状态,但后来县志中记载的碑记却与照片中的内容不一致。1933-1937年修的《鄞县通志·文献志》,那时六面塔应该已经迁移至英国领事馆外,里面的六面塔碑记是这样的:“一千八百六十二年五月初十之役宁波□□吏至驱除我大英法两国有死事之官及兵恐久后湮没无闻因□□□□台拆毁以其石筑六面塔之座以纪事耳及死事者之姓名永垂不朽二十八人各书其姓名以昭示后世因为之记一千八百六十二年八月”。县志中的碑记与1863年照片中的完全是两个版本,此塔曾在1906年重修,后又迁移,碑记的个别字眼变动能理解,可能找人重写了碑记。但死亡人数差很多:1863年照片里英法两国战死和病死共“二十人”,而这版县志里是“二十八人”,据1906年重修时的碑记,上面列出死亡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清单,其中法国人如下:

F. De Kenney, Lient de Vais (Captain “L’Etoile”)
Le Manach, Matelat
Ashworth, 3rd Maitre Mechanicien
Daniel, Matelat
Duowesne
Delauney
Bewetto Ouatre, Maitre

其中英国人如下:

W. N. Cornwall,  Senior Lieut
T. Abbott, Capt’s Coxn
W. M. Halland, Engineer
A. Smith Capt, R. M. L. I
J. Mathews, Engineer
R. Bartlett, Gunner, R. M. L. I
A. Camron, Gunner, R. M. A
J. Right, Private. R. M. L. I
J. Whitcomb, 3rd Seaman
J. Hacker, 3rd Seaman
J. Yurr Bos’N on
S. Mate
D. Glass
J. Dunnegan, Private R. M. L. I
T. Thorn, Ship Cook
T. Dauernder, Cal. Sgt. R. M. L. I
D. Davis, Leading Seaman

民国《鄞县通志》里关于六面塔碑记的记载

需要说明的是,1930年代县志中的这份“照录”的名单错字很多,比如“Cornwall”写成“Gornwall”、“3rd”写成“Ord”、“Gunner”写成“Yunner”、“Confucius”写成“Yonfugius”等等,县志里也说了“英法文碑记则剥蚀尽不能辩矣”,上面的名单我已经根据外文资料尽量做了修正,但肯定还有偏差的地方。抛开写的不对的地方不说,数下来法国有7人,英国有17人,加起来既不是20也不是28人。查同治十三年(1874)修,光绪三年(1877)刻的《鄞县志》(一般称作《光绪鄞县志》)卷七十“外国·佛兰西”载:“文宗咸丰十一年,伪戴王黄呈忠据郡,外国人恶之,增设戍兵,其参将勒伯勒东自上海至,统轮船泊三江口,明年从克府城,建石塔于桃花渡,制法文以纪功绩,列阵亾者七人……”,说明法军当时的确死亡七人,与民国鄞县志里转录碑记中的法军人数合,其中排在第一位的“Kenney”即中文史料里的“耿呢”,系法舰“星号”(L’Etoile)的舰长,据英国人安德鲁·威尔逊(Andrew Wilson)1868年出版的《常胜军史》(The Ever-Victorious Army: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ampaign under LT-COL C.G. Gordon and of the suppression of the Tai-Ping Rebellion)说,耿呢身先士卒率队攀上城墙时被太平军的子弹洞穿肺部当场死亡。英军方面,多份史料都称在5月10日的战斗中有三人阵亡,第一位是英国海军“会战号”(Encounter)的中尉科诺华(William Cornwall),也是第一批攀上城墙时被击中心脏,后不治身亡;第二位是德大卫(David Davis),也是第一批攀上城墙的,被子弹击中头部当场身亡;第三位,根据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是甘蒙(Camron),这个说法引自严中平译的《怡和书简》。英军这三个人的名字在上述名单中都能找到。

光绪《鄞县志》里关于克复宁波城时法军阵亡人数的记载

英法联合舰队的旗舰,由英国人丢乐德克(Rederick Dew)乘坐的“会战号”在宁波,1862年

克复宁波城之战的版画底稿,远处倒在他人怀中的就是科诺华,近处正在开枪的是德大卫,地点是在宁波城墙上

英国皇家海军博物馆收藏的由“哈代号”(H.M.S. Hardy)在1862年5月10日克复宁波城之战中获得的“陈”字旗,该博物馆认为该旗原属陈玉成,但我觉得风格、工艺都不像太平军的,很有可能属于参与这场战斗的清军四品顶戴把总陈明德。

我相信1863年照片中碑记所载的20人之数,但很遗憾,在我能够找到的资料中只能确定以上这4位阵亡于1862年5月10日克复宁波之战的外国人名,其他的16人无处核查。希望某天能发现六面塔刻着人名的那通碑照片。我相信在英国海军的原始档案里一定有这份名单,只是静静躺在某个文件夹里不为人所知罢了。细想起来也很讽刺:建造六面塔的目的就是“死事之官及兵,恐久而湮没无闻……以纪事宁波死事者之名姓永垂不朽”,但现实是无论英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没人在乎这些“死事者”了,他们彻底“湮没”了。也许,越努力想记住的东西越容易被忘却。

《宁波六面塔碑记》上有1条评论

  1. 写得真好,补充一段相关史料

    《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宗棠全集》书信,第1册,第522页
    同治三年
      月前连奉浙字第七号、八号钧函,并大咨两件,敬承一切。当即转饬史道确查详办。兹据复称:前此攻克宁波,英、法两国各以兵船助剿,曾闻英国阵亡参将三员、法国阵亡参将一员。因彼时法国领事并未开单照会,不知衔名,其江北岸该国所泐石塔内,有阵亡弁兵七名,亦译无“格呢”字样,是以前详据实声复。现该国公使既称格呢身死确凿可据,则前次阵亡法国参将一员,或即系格呢,译文舛误。自应查照前次英国阵亡将弁成案,一体给予恤银。查英国参将麦丢司,前案系给恤赏番银三百元。今格呢在宁助剿阵亡,应请比照发给,并另予川资葬费洋三百元,以示格外体恤。其布税务司之弟布乐师,随同已故总兵勒伯勒东出队,初次受伤,曾给养伤银三百元;二次在萧山葛格行营误被枪伤成废,因非接仗所致,未给养伤银两。兹奉抄示谕函,已另行筹拨银一千两,交布税务司收领转给矣。宗棠以该道所筹尚为妥协,均已饬令照办。至达耳第福赏规元银一千四百两,系七月十一日经史道委员将汇票亲交上海葛领事验收,取有该领事印片收条存案。

    1.英国三人、法国一人阵亡指的应该是军官人数,并不是所有阵亡人数
    2.”格呢”应该就是”耿呢”
    3.同治三年塔上的法国阵亡者就是7名,和其他记录符合
    4.”查照前次英国阵亡将弁成案,一体给予恤银。查英国参将麦丢司,前案系给恤赏番银三百元。”,怀疑”麦丢司”是不是J. Mathews, Engineer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