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ppat-po Street的中文译名

曾经看过一张老照片,1900年拍摄的,摄影师站在高处俯视广州的一条狭窄熙攘的街道,说明文字是“Looking into Shappat-po Street, from one of the Nightwatch Bridge, Canton”。这个Shappat-po大街把我弄晕了,今天终于找到正确的翻译了。

这个词肯定不是英文单词,我猜测可能是中文地名的英文发音直译。汉语里能发这样音的词汇就“霞帔”似乎沾点儿边,可是遍查广州地图都没结果。事情就这样搁置了一两个星期,前天看到一张广州的老照片,一条传统街道的入口墙上写着“沙基大街”。这也是古广州比较重要的街道之一,我从“沙”这个字的发音上来了灵感,这个“Shappat-po”会不会是以“沙”字开头的呢?因为当时外国使馆区主要集中在沙面,他们的活动范围也主要是在那附近。去google以“广州 沙 大街”为关键字,找到“沙贝大街”的称呼,嗯,发音很合适,我一时兴奋。但接着比对了下地图,这个沙贝大街离沙面太远了(相对1900年的交通情况而言),已经超出了外国人可能的活动范围,这个结果也是不对的。

我找到一本摄影师写的游记,对照游记,里面提到这是一条当时广州很重要的街道,主要销售欧洲舶来的物品,还提到附近有条类似的街道叫“Hog Lane”。这种名字一般不会是意译的,google了一下,搜到王尔敏曾著《今典释词》,是解释自外国人来华后汉语产生的一些新词汇。其中介绍广州开埠后十三行的情况讲道有条街道叫“新豆栏”,英文是“Hog Lane”,是当时十三行的经商范围。可是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这个地名了,又以“新豆栏”为关键字搜索,发现很多提到林则徐之死和早年在新豆栏开医馆的洋人眼科医生伯架(Peter Park, 1804-1888, 和蜘蛛侠竟然同名!)在新豆栏开设医院,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前身。再查此医院址,提到这个新豆栏就在十八甫附近。终于水落石出了,十八甫和Shappat-po的发音接近,而且历史背景也吻合,终于,这么久之后终于找到了Shappat-po Street的正确翻译,就是十八甫街!

《Shappat-po Street的中文译名》上有1条评论

  1. Shappat-po Street /Shap Pat Po,还有可能把隔壁杉木拦路也算上,好几个招牌林立构图的街道作品都以Shappat-po命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