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清波门

六年前去杭州参加研讨会的时候,朋友帮忙订了荷花池头附近的酒店,从那以后我每次去杭州就不再考虑别的酒店了。“荷花池头”是个很有画面感的地名,但那里除了沿街的一幢旧屋外墙上画了一池荷花外,完全看不到真花的影子,不由得让我浮想联翩,现在这片老旧的社区曾是怎样一番雅致的景象。为此我买了一本《清代杭城全图》,里面收录了数幅清代的杭州地图,“荷花池头”这个地名赫然在列,遗憾的是地图上并没有标注附近有池塘,从刊刻于1865-1873年之间的《浙江省垣城厢分图》来看,荷花池头南端西侧,也就是勾山南端正好在几户人家中间有片空地,我只能猜测如果有池塘的话可能就是在那里。同时我也注意到这一片现在属于清波社区管辖,而“清波”之名则源自荷花池头西南不远,曾经的杭州城门:清波门。

甘博和那爱德

刚买了套书,中国书店出版社的《北京的社会调查》,译自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 1890-1968)1921年的Peking, A Social Surver。甘博出生于宝洁集团家族,P&G中的G即Gamble。他在1908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后来又于1917-1919、1924-1927、1931-1932三次来到中国,作为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调查干事,他组织和主持了对北京的社会调查,详细记录了当时北京民生的方方面面,看完这套书,我还是认为,中国这一百多年来没有太多实质上的变化,原来存在的问题现在基本上都还在…… 这些年有很多人关注甘博,主要因为他1917-1932年在中国拍摄的5000多张照片被放在了杜克大学的网站上。我也非常喜欢他拍摄的照片,因为有做社会调查的需要,因此被甘博镜头摄入的都是当时北京最平凡最真实的一面。关于甘博是如何开始摄影的,书中有这样一段“仿佛命里注定,甘博随父母在中国的第一次旅行,使他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杭州逗留期间,甘博经当地以为爱好摄影的传教士罗伯特•F•费奇(Robert F. Fitch)的介绍认识了在四川省会成都公立大学任教的奈特(Knight)教授。奈特给甘博和费奇翻看了他在四川地区拍摄的部分照片。这些迷人的异国风情立即吸引了刚刚高中毕业的年轻摄影爱好者甘博。”译者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奈特教授”,其实他的摄影作品也早在多年前就被发掘,国内有人专门整理和研究过他的作品,并将“Knight”翻译作“那爱德”。 路德•那爱德(Luther Knight, 1879-1913),出生在美国爱荷华州北部特区,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910年6月受聘于四川高等学堂(即现在四川大学之前身),同年8月抵上海,10月抵达成都,教授数学和化学。他在川期间游遍川北、川西,并拍摄了大量照片。1912年4-8月短暂在上海Burr照相馆担任摄影师,1912年9月回到成都继续教书,1913年考察途中不幸感染斑疹伤寒,同年4月19日在成都病故。 国内出过有关那爱德作品好几本书,推荐一本中国旅游出版社的《回眸历史——二十世纪初一个美国人镜头中的成都》,再贴几张他的照片,均扫描自一套同名明信片。

那爱德在四川高等学堂的庭院中

对比老照片游北海公园

去年我得到一组由三个法国人(均在法国远征军中服役)于1901年拍摄的北京和天津,经过几个月的考证,照片中的地点和事件我基本上考证清楚了,其中有很多西苑(北海公园)的老照片,都比较少见。现在的北海公园曾经作为皇家西苑曾经灿烂无比,但经过庚子、文革等变故,尽管保持了整体格局,但很多建筑、装饰等细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一些建筑的精髓部分和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都消失了。我又整理了之前收集的一些西苑老照片,决定比对这些照片游一次北海公园。本来计划周六去(21日),无奈天气阴沉不适合拍照,周日天空晴朗,我一大早就出发了。

beihaiduibi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