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华寺塔最早的照片之一

塔,最早作为佛教高僧存放骨灰或舍利的坟墓,在汉代随佛教传入中国。这种建筑形式在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浸染下,逐渐演变成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部分。刚发现了一张上海龙华寺塔的蛋白照片(作者佚名),经我考证很有可能是该塔最早的影像之一。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古时候没有很高的建筑,塔因自身的建筑结构原因,大多在城市里都有“鹤立鸡群”的感觉,这使得古代的塔都兼着地标的作用。外国人最早来华,在闽江口、珠江口或黄浦江口沿水道进入内陆,最显眼的就是塔,比如福州的乌塔、白塔和罗星塔,广州的六榕、赤岗和芭州塔,再有就是上海的龙华塔,这些洋人把这些塔作为地标,作为灯塔,所以老照片中的古塔占很大的数量。我似乎也比较容易被“显眼”的建筑吸引,总是会对老照片中各个地方的塔感兴趣。说到上面这张龙华寺塔照片的断代,我想举出另外三幅拍摄年代基本确定的老照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先来引一段龙华寺塔的介绍:
龙华塔又名镇寺塔,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龙华镇。该塔正确的创建年代尚需考证(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目前这座塔是宋代遗存——jnxu注)。
 龙华塔为砖木结构,七层,高40.64 米,塔身外平面为八角形,而塔内为方室楼阁式,每层四面有壶门,另四面为长方形龛状,但未置佛像,门与龛之方位逐层转角,一、三、五、七层之门正向四方,二、四、六、八层分别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各层有木楼板和木梯,楼板下隐出砖拱,拱头卷刹分三瓣,外檐转角铺作施鸳鸯交手拱,底层围廊柱为木椽状,俗语称上端为”和尚头”。枋上有装饰,柱底有琴面状。塔底为砖砌基础,共筑有 20 层,砖长0.335米,宽0.16米,厚0.075米,下面还有0.13米厚的垫木。

 
先要澄清一个有关门的方向的重要不同,从这四张照片上看至少在1900年以前龙华寺塔一层不是东南西北四个门,应该是南北两个门或南边一个门。

第一张照片出自19世纪英国著名的旅行摄影家John Thomson于1873年出版的《Illustrations of China & its People》第三卷,注明拍摄时间是1862年,从文字说明“…to the east of the village, on the bank of the Hwang-pu…”可知J.T当年是站在黄浦江岸边(实际上是黄浦江一条小支流)冲着村子的东面(实际是东偏南)拍摄。塔第一层南面门外有殿堂一座,各檐基本没有损毁,塔北面墙上有门一座(龙华寺山门?)。

第二张照片源自上海图书馆2008年出版的《上海图书馆藏历史原照》上册,标注的年代是1895年,和上一张基本上同角度,大殿和“山门”都一样,只是树木更繁茂些,一层南门偏东的檐上有塌,第七层的护栏也有所损失,整个塔显得破败。

第三张照片源自Burton F. Beers于1978年出版的《China, In Old Photographs 1860-1910》。虽然没有标注年代,但是根据塔右下方树下的人力车可以判断为1900年左右。从阳光的照射方向,我推断拍摄的方向是冲正北,取景正好错过了南边的大殿(在摄影者身后)和北面的“山门”(在取景框的右侧)。

根据以上三张照片中建筑的新旧、树木的尺寸,基本上可以断定出本文开始贴出的那张照片是拍摄于1862年前,比J.T要早。上海是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能找到的最早的在中国拍摄的照片是法国人1844年拍摄的银版照片,那以后才有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开始拍照)。1851年英国人推出湿版火棉胶法,大概也就是那个时候,这种方法被外国人带入中国。也就是说这张照片的拍摄年代应该是1851-1862年之间,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华寺塔的影像之一,但是那个幸运的外国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呢?这个考证更有意思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