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军 常捷军 常安军

1859年4月,太平天国的军队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直逼上海。

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取代了“一口通商”的广州的地位,成为大清帝国最重要的外贸城市,加之逃避太平军的江浙富商蜂拥而至,使得上海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为大清帝国的金融中心。太平军剑指上海让两拨人慌了手脚,一方面是在沪富商担心上海重蹈南京、苏州之劫难,一方面是在沪有重要商业利益的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担心上海沦陷会影响自己的商业利益,因此,各路“神仙”都开始了活动。时任上海道台的吴煦、候补道杨坊联合绅商,雇佣美国人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 1831-1862)组建保卫上海的军队。这支军队开始都是由在华洋人组成,后来招募了华人,配以西式装备,采用西法训练,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这支洋枪队在松江、青浦等地率胜太平军,因此被清政府冠以“常胜军”名。后来华尔在慈溪战役中被击毙,部队转由另一个美国人白齐文(Henry Andres Burgevine, 1836-1865)率领,其间白氏和上海政府方面因为钱饷的事情闹的不愉快,结束了合作,最后由英国工兵上尉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 1833-1885)重整常胜军,最后常胜军在1864年攻下常州后被解散。

而英美方面先是和太平军接触,试图说服他们不要攻打上海,结果太平军没吃这套,英美立即拿出“B计划”,转而支持清政府,并给常胜军等军队提供先进武器和装备。

除了在上海较劲的这支上海地方政府的现代化武装外,在宁波还有两只类似的军队。这两支军队背后的利益争夺更复杂,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较劲。

1861年太平军克宁波后,由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牵头,征募了一千多名华人,同样配以西式装备,采用西法操练,因为部队中士兵均以绿布裹头,因此又被称为“绿头勇”(怎么听怎么别扭,总是让我想起绿头的Fly)。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载,这支部队在1862年夺回宁波后由科克上尉统领,下辖两队,一支名“常安军”,一支名“定胜军”。

“绿头勇”是英国支持的,还有一支法国支持的,牵头的是左宗棠、法国驻宁波舰队司令勒伯勒东(Le Brethon de Caligny)及宁波海关税务司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1835-1886)。这也是一支西式装备、西法训练,主要由华人组成的“现代化”军队,俗称“花头勇”。这支部队由勒伯勒东直接指挥,在浙江境内连连战胜,被称为“常捷军”。后来勒伯勒东在绍兴战死,常捷军改由达尔第福(Tardif de Moidrey)和德克碑(Paul D. Aiguebelle)统领。

不管组建的目的为何,为谁效力,“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均可看作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部队。关于这些军队的详细历史,比如装备的情况、组成的情况等等,无论中英文料似乎都少有提及,影像资料更是凤毛麟角了。我搜集了一些老照片,据我考证应该都是英国人在宁波组建之“绿头勇”的。

这张照片来自英国某博物馆收藏的包腊相册,包腊当时在宁波海关任职。照片说明清楚地写着是“Anglo-Chinese force on parade”,即江边的中英军队,左侧是宁波城的城墙,军队后面的建筑即宁波海关。这张照片的获得感谢rishon、HK和黑龙。

这张照片来自私人收藏,从城墙、小路、背后的建筑都可以判断出拍摄地点同上一张。只可惜由于风和长时间曝光的原因,旗子上的字看不到。这支军队配有三门口径不同的火炮,后面的箱子我猜测是弹丸和火药,每门炮还有专人擦拭炮膛内残留的火药(一旁拄“棍”者)。

这张照片曾在2009年“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展上展出过,那个斜倚在大炮上的外国军官和上一张照片中的外国军官是同一人。

这张照片有约翰•汤姆逊拍摄,没有发表过,收藏在维尔康姆图书馆。从士兵的打扮和大炮的样式能判断出也是“绿头勇”的。

这张照片出自约翰•汤姆逊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书中说这支部队是驻扎在宁波的Anglo-Chinese force,由Colonel Cook 和Major Watson指挥。不知道这个“Cook”是否即前文提到的“科克”。

常字头的几支军队都在太平天国覆灭后(1864年左右)解散,常胜军的一部分转为李鸿章的淮军部,宁波的军队有一部分转为当地政府的护卫武装。汤姆逊在宁波拍照的时间是1871年,包腊的同批照片都拍摄于1860年代,因此,我推断第二、三张照片也应该拍摄于1860年代,粗略的时间范围是1864-1871年。

《常胜军 常捷军 常安军》上有4条评论

  1. 第一张照片右侧的房子,不是宁波海关,而是在姚江南岸的帕克医生的房子。
    第二、三张照片里的那个老外,经辨别,就是您下面提到的Mojor Watson,此公当初为宁波地方团练的洋教头,又是江北巡捕房的头儿,可说是宁波现代警察的鼻祖。
    现在发现关于这支宁波团练的照片,有九张,其中可确认的摄影师,只有两张,就是您所说的汤姆森这两张。其他的,就比较难定了,曾有外国网络披露,其中有两张是桑德斯所摄(一在府学射圃外炮队操练、一为疑似射圃内炮队的合影),如果此说不虚,则我怀疑您的前三张可能也出于桑氏之手。包腊相册中,还有一张照片是第一张照片的背景(无人),可怀疑与第一张照片同日所摄。
    另:汤氏来甬,为1872年的四月初。而现在披露的包腊相册之拍摄日期,大多为c.1870.。故可猜测前三张照片与后二张,大约有两年的间隔,因为汤氏照片中的人像,在其他七张照片中似乎找不到。
    又:经向美国国会图书馆索取而得的两张照片(一为上面提到的炮队合影、一为步队合影),兵勇号衣上的字,可清晰地辨为“浙宁卫安勇”,他们可能是太平天国后解散的“三常军”之后的地方武装之一,史载中法战争期间,薛福成曾动用他们将在甬法国天主教的教众集中一处实行过短暂的“军管”。

  2. 有便可到新浪博客 搜索——晚清时期的宁郡卫安勇(一至六),相对来说,史料补充得多了些。
    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