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又称牌坊。源于古代城市区划的里坊制度,里有里门,坊有坊门。最常听到的“坊”可能就是TVB古装电视剧频繁出现的“长乐坊”。明、清时期里坊转变为大街小巷、里弄胡同,但牌楼牌坊还多有保留。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说“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代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清代牌坊之制,亦与殿屋桥梁同,经工部制定做法,其形制以木构为主,木构以柱额构成若干间,额上施斗拱,其上盖瓦顶……石牌楼乃以石模仿木牌楼者,因材料之不同,遂产生风趣迥异之比例。”的确,牌楼的“装饰”作用很强,(北京)重要的朝坛寺庙前多有装饰性的牌楼,如原北海大桥两端的“金鳌”、“玉蝀”,北海里的“堆云”、“积翠”,大高玄殿前的“大德曰生”、“弘天佑民”……但其实用性一样很重要,我理解牌楼牌坊就是一道门,进入这道门就进入另一个区域,因此多是用来指示街道的名称,比如国子监前的“国子监”牌楼、前门的“正阳桥”牌楼,清末上海的“一马路”、“二马路”、“六马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