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德真君庙牌楼今昔

热爱北京的朋友都知道毛说过的一句话“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这句话是说梁思成、林徽因的。这句话的对错,现在讨论已经没有意义。转变旧中国到新中国需要魄力和远见,但是一个“拆”字又怎么能对得起几千年的文化遗存?

从1954年1月开始,北京的牌楼被大规模拆除,引用王军先生《城记》一书的资料如下:
1954年1月8-20日,历代帝王庙景德坊被拆除
1954年3月15-25日,东、西交民巷牌楼被拆除
1954年4月中旬,打磨厂西口、织染局西口、船板胡同西口、辛寺胡同南口四座小牌楼被拆除
1954年8月21-25日,东、西长安街牌楼被拆除
1954年12月9-20日,大井砖牌楼被拆除
1954年12月21-26日,东、西四牌楼被拆除
1955年1月8-14日,大高玄殿牌楼被拆除
1955年6月12-21日,前门五牌楼被拆除
1955年11月,金鳌、玉蝀牌楼被拆除
……

在以上资料中没有被记载的,还有北海万宁桥北的火德真君庙牌楼,这座牌楼的近照比较少见。《日下旧闻考》里说“火神庙即唐火德真君庙,在北安门万宁桥北路西……元至正六年修,万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阁焉。前殿曰隆恩,后阁曰万岁景灵阁,左右辅圣、弼灵等六殿。殿后水亭望北湖。”1949年以后,这里一度成为解放军防化兵招待所,也曾供公安局交通队家属使用。火德真君庙的主体建筑基本保存完整,山门向东,在庙的东南角,门内外原各有一牌楼,朱家溍先生曾在文章中回忆说外侧牌坊额曰“离德昭明”。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面阔、进深均一间。进入山门后为钟鼓二楼(现已不存),再向西为一灰瓦绿剪边配殿(现已不存),穿过了这座配殿,庙才转为南北向。在最南端为倒座的隆恩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接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卷棚悬山抱厦,黑琉璃瓦绿剪边,供奉南方火德荧惑星君,即通常所谓之火祖、火神。火祖殿内原悬有乾隆皇帝御笔之匾及对联,匾曰“司南利用”,联曰“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另外,此殿顶还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巧无比,在京内并不多见。在火祖殿前东西两侧,有配殿二,正是《日下旧闻考》里所说的“左右‘辅圣’、‘弼灵’等六殿”,“辅圣殿”及“弼灵殿”又各与一座配殿相连。火祖殿之北为斗姥阁,面阔五间,硬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上下两层,原悬有乾隆御匾“妙统辰枢”,斗姥阁前东西两侧,又有东西两配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顶灰瓦绿剪边,为六配殿中的最后两座。斗姥阁北为最后一进的“万岁景命阁”,俗称“玉皇阁”。“万岁景命阁”面阔三间,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原悬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阁前东西两侧均连有二层的折廊与东西两座配楼相接。两座配楼均为三开间硬山顶,灰瓦绿剪边。在“万岁景命阁”两侧的连廊下,各有一掖门,直通庙后一水亭,可观什刹海烟波,可惜早已不存。2008年奥运前,因地处中轴线旁而有机会得到重修,如今已经是游人如织,香火旺盛的道观了。

在这张1901年法国人拍摄的照片中,拍摄位置较高,应该是站在永宁桥上,旁边的几根望柱已经损毁。地安门北大街热闹非常,路两边有人吃饭的地方也有牲口吃饭的地方。对比现在的照片,山门外的牌楼没有被复建,从牌匾上的“离德”二字可以佐证朱家溍先生所忆非虚。如果仔细观察,在山门前的台阶旁还能看到原来牌楼柱子的遗迹。

1901年法国人拍摄的地安门大街,是一张少见的火德真君庙牌楼近景照片

现在的地安门大街,永宁桥上的望柱都被补齐了,庙周围正在拆除其他建筑

 

《火德真君庙牌楼今昔》上有8条评论

  1. 这张照片没见过,有一张立体照片也是在后门桥上拍到。

  2. 家宁好,北京现存的大部分老牌楼是肢体不遂状态,望柱里早年前被挖空罐过水泥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