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滩隔河相望

上海又被网友戏称为“魔都”。我没有考证过为什么,不过我觉得至少应该有“摩登”的“摩”意吧。上海是座摩登的城市,无论是五口通商之后,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亦或是改革开放以后,即使到今天,我依然觉得无论从城市面貌、城市管理水平,上海都是一座很摩登的城市,我喜欢上海。

老照片有个好处,可以归纳同一地点相近视角不同时间的照片,就好像是电影《星际穿越》的结尾,Cooper进入的那个多维度的空间,拉通时间线来体味变化。下面这组照片都是在苏州河口的北岸向南拍摄的,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个角度最早的一张照片由美国摄影师查尔斯·韦德于1867年拍摄。值得一提的是他拍摄这张照片所使用的是“猛犸”相机,看到名字就知道,这种相机可以拍摄幅面很大的照片,尺寸达22×18英寸,而当时一般的相机只能拍摄10×12英寸的照片。这张照片已知仅一张,非常珍贵,我曾有幸近距离观察,上万张照片中独与她合了一张影。

紧随韦德其后的是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他在1868年以几乎同样的视角拍摄了这张照片。对比韦德拍摄的那张,照片里景物没有多大变化,常胜军纪念碑安放于外滩公园南端;公园内部还正在施工,别说音乐亭,甚至长椅都还没有安装一个。

佚名摄于1870年代中期,外滩公园内的第一代音乐亭已经建成,看起来非常古朴,沿江的路旁安置了一些长椅;外滩路边的树已经长大不少,丽如银行大楼已经建成,一度被认为是外滩最漂亮的房子。这家银行当时的生意做的很大,看赫德和金登干的通信录,赫德就在丽如银行开了对公账号和私人账号,远在伦敦的金登干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丽如银行与赫德财务往来。时值退潮期,苏州河口北岸堆着木桩,似乎是要修筑堤岸。

佚名摄于1870年代晚期或1880年代早期,对比上一张照片,外滩公园内的音乐亭已经是第二代了,公园内的树木郁郁葱葱,丽如银行已经没有那么突兀,两边都盖起了新楼。

佚名摄于1890年代。外滩公园内的音乐亭已经是第三代,远没有上一代好看;丽如银行大楼的第一高度已经拱手让给新海关大楼。苏州河口北岸也经过了治理,种着草坪。

接下来这组照片都是在外白渡桥以西向南拍摄的。虽然不甚清楚,但通过外滩公园的状态判断,这张照片大约摄于1860年代。

正值涨潮,小树在风中摇曳,左下角和桥上还可见煤气路灯。根据远处外滩公园的状态,这张照片可能摄于1870年代中期。

外白渡桥上熙熙攘攘,外滩公园内的音乐亭还是第二代,综合来看照片大约摄于1870年代晚期或1880年代早期。

算是比较早的一张上海雪景,看树枝上残雪的状态,这场雪应该很大,天气阴沉沉的,只在桥上有一个人。照片大约拍摄于1880年代早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