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桓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1886年6月21日,大清国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大使张荫桓刚抵达秘鲁首都利马的第二天早上便收到一个好消息,他在这天的日记里写道:“进斋书,言美都使馆房东不加租,可免移寓之烦。”房租不涨,可以避免搬家了。去国万里,没有涨房租和搬家之痛,绝对是好消息,我想,有过北漂经历的朋友应该能够体会张荫桓当时的心情。

其实张荫桓挺喜欢当时的使馆所在,他在抵美后不久的日记里就写道:“使馆在华盛顿,国都西北隅,雕攀园之北,颇高敞,门外馀地间植花木,又为暗机喷水,浅草如茵。门内翻译、会客、餐饭、跳舞、打波诸房均备,且华赡宽整,故西人以此为美都广厦。”美中不足的是“惟楼高三层,绝无院落,吾辈从中国远来,惟深异乡之感而已。”张荫桓说的这座使馆建筑所在即今华盛顿特区杜邦圆环西北角,康涅狄格大道和马萨诸塞大道之间的斯图尔特之堡(Castle Stewart)。所谓“雕攀园”的说法困扰了我一段时间,在使馆旧址南边并没有发现什么“园”的痕迹,后来突然想到:“雕攀”即“Dupont”的发音,“园”可能通“圆”或者即指杜邦圆环中间围成的“园”。张荫桓说使馆是“美都广厦”一点都不夸张,这座(地面以上)三层楼房是在美国西部靠金矿发了财的斯图尔特(William Morris Stewart, 1827-1909)出资修建的,设计师是德籍移民阿道夫·库鲁斯(Adolf Cluss, 1825-1905),工程从1871年持续到1873年,花费了大约8-10万美元。那时候美国刚开始开发杜邦圆环一代,因此这样一座1800平米,“华赡宽整”的高楼自然很惹眼,也一度成为那一片儿的社交中心。斯图尔特一家对自己的这套房产也很用心,室内家具都是斯图尔特的夫人安妮从法国买来的。但不幸的是,1879年12月30日,就在女主人安妮准备新年前夜party的时候,斯图尔特堡不幸失火,尽管消防员很快赶来,但这座木结构的房屋还是受到严重损伤,直到1883年,斯图尔特才花了好大一笔钱将这栋房子修好。他本想将这栋房子卖掉,但是没成功,最后,来自东方的贵人到了。

1890年代的斯图尔特堡

被拆除前的斯图尔特堡

也许是中国人素来相信“火烧旺地”,或者因为着过火租金低(年租金1万美元),大清国第二任驻美国大使郑藻如在任上租下了这座楼房作为中国驻美国使馆。租一个好房子不等于过得舒适,还得要有个好房东才行,恰恰斯图尔特不算是个好房东。斯图尔特出生在纽约州,很小的时候便随父母迁去俄亥俄州。1850年,23岁的他去加州闯荡,通过淘金致富,两年后前往内华达州地区(1864年内华达州才成为独立的州)改行作律师,1865-1875年担任共和党的参议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在华盛顿特区修建了斯图尔特堡。张荫桓称斯图尔特为“士雕鹘”,说他不喜华工,积极推动美国的排华法案。在1889年斯图尔特再次当选参议员后,张荫桓在日记里还写道:“房东士雕鹘充上院议绅,叠与华人作难,近因其妻弟亚狒为卓忌华人作律师,欲索未经报案之损失银物,乃函荐亚狒,诚翻覆无耻之人矣。”

房东士雕鶻

房东本来就不好打交道,因此在维护使馆建筑方面张荫桓也很用心:有人想租使馆用来开办舞会,张荫桓说“闻之房主人,跳舞多则房屋易损,遂却之。”想丰富一下自己的文化生活缓解思乡之情,挑了几幅画准备挂起来,但是“房主人甚不愿墙上缀钉”,他只好“购极小钢钉,无害墙纸而能悬物者,经营数日而妥。”尽管张荫桓尽心维护,但到了他的继任崔国因那里使馆大楼可就惨了。崔国因尚俭,甚至史料上有用“抠”来形容他。崔国因是带着家眷去美国赴任的,为了省钱,使馆内部需要洗涮的都是自己动手,结果方法不当洗坏了不少;做饭用不惯煤气炉,在厨房地板上直接垒了个灶,油烟太大弄的厨房很脏;外媒还曾报道说中国官员在使馆内吸鸦片,结果烧坏地毯和家具……互联网上有句金句:省钱就是多花钱的开始。压缩正当的支出肯定会带来意外的损失。1893年斯图尔特再次当选参议员后欲收回房子,看到斯图尔特堡的内部状况非常生气,甚至把使馆一行人告上法庭,索赔1万5千美元。幸有使馆的律师科士达奋力辩护,最后赔了3千美元结案。张荫桓那时候已经回国,他在日记里说:“未正美署使田夏礼来,面递照会,以美都使馆损失什物索赔两万金元,外部照会杨子通,以未奉总署之令不敢置词,因求设处。与谈逾刻,允令电子通酌办。惠人欲以俭德风示西族,气炉水管岁常搁置,愈搁置愈烦修理,而需费欲多。各寓房衾褥惠人节洋仆浣洗之费而令家人自为之,既不得法,损坏必甚。惠人初到,不准开地窖门,运煤炭亦从大门入,门内地毡岂耐践踏乎?至各厅房陈设,美?之物居多,亦与惠人示俭之意相左,三年之久,散失当意中事耳。房东既索赔偿,必欲清楚数目始收回房子,意若图赖,子通接时别赁新居,而不将此屋说断不租,宜有葛藤也。”杨子通即杨儒,是崔国因的继任,从杨儒起又租了新的房子作使馆。

普遍认为这张中国驻美使馆的内景拍摄于斯图尔特堡,但是坐在书桌后的人既不像郑藻如,也不像张荫桓和崔国因。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左边黄框处是一位中国官员的油画半身像,张荫桓在日记中也曾提到画油画像的事情,我认为应该是他的画像;右边黄框处挂的照片应该是曾纪泽的肖像,张荫桓在日记中也提到过向曾纪泽索映像的事情。

1901年,斯图尔特堡被拆除,那时已是张荫桓在新疆被慈禧下令斩首后一年,人和房子都灰飞烟灭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