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静山的几幅小品

几天生病在家,今天终于又可以写Blog了。

下午去一个藏家那里去欣赏他收藏的郎静山作品,都是比较经典的代表作,常在他的画册中出现,好几张我都是第一次看原作。看这些作品我有个小感触,郎老真的无愧是大师,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视觉语言、暗房技巧上,还有严谨的态度,每个细节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我选了三张作品简单说说。

现在国内的摄影师们用胶片机的算少数,自然用暗房洗印照片的也是少数,偶尔用一次暗房,可选的相纸种类也不多。而在胶片时代的黄金期,可选择的相纸类型非常丰富,比如德国的爱克发(Agfa)从色调上就分白色、奶色,从相纸的表面形式又分光面、半光细面、无光细点粗面等等。同一张底片用不同的相纸洗印效果都不一样,像郎老这样的大师,同样是静物作品,他会根据所要表现的效果选用不同的照片。比如这张1954年拍摄的《秋实插花》,胆瓶上插着一支带果实的树枝,斜伸向画外,焦点集中在树枝和果实,花瓶稍微在景深外,有点儿模糊。如果用光面相纸会太亮,没有清供的那种雅,而用粗绒面相纸又很难表现果实的质感,最后郎老选了半光细面,既能感觉到果实的饱满,又能表现树枝表面的粗糙。

1954年的《秋实插花》,我没有翻拍,从画册上扫描了一张

下面这张1950年拍摄的《书斋清供》也是如此,郎老这张照片突出背景光,采用大光圈,让后面的叶子有点儿虚,能看清叶片但看不到叶柄,有点儿像张开五指去挡太阳,阳光从指缝中倾泻而出,手指变得模糊了一样,显然这样的效果用光面相纸或粗面相纸都无法实现,郎老仍然选择了半光细面。

1950年的《书斋清供》,翻拍自原作

最后一张少在他的画册中出现,是用两张底片集锦而成,画面大量留白,背景的山隐在云中影影绰绰,长髯老者(张大千)坐在一叶扁舟之中欣赏湖光山色,小船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正是经典的黄金分割线。斜对着光看,郎老还在照片上用毛笔进行了修饰,长髯老者的胡子、水中的倒影都有痕迹。这样的效果用细颗粒的相纸就不好表现那种水墨画的感觉了,郎老选了颗粒较粗、表面也不是很光滑的相纸。市场上郎静山的作品不难找,但是像这样未被收录入画册、有他明显修饰痕迹的早期原作就不多见了,自然价格也更高一筹,却应该是收藏的首选。

1955年的《烟江小艇》,翻拍自原作

 

《郎静山的几幅小品》上有4条评论

  1. @gxh
    其实没款的好。以我现在见到的来看,有款的多是伪造,特别是那些只写个“静山”再盖个“郎”印章的,是画蛇添足。郎静山的作品多容易辨认啊,一看风格就知道,再看看相纸保证不会错。没款的多是他早期的或是展览用的作品,更有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