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托给几百张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画报写说明,写的是昏天黑地,写的博客都荒废了,写的我脑子都空了,晚上睡觉(其实没怎么睡觉)一闭眼都是那些图画蹦出来。尽管很辛苦,发现新影像新材料的快感还是很爽的。
今天在一篇名为“Peace and War: Distinguished, Wounded”文章配图中看到一个中国人的肖像,英文注释是“Gen. Nieh”。查威妥玛拼音词典,“Nieh”对应的是“nie”,最有可能的是“聂将军”。清末姓聂的将军不多,第一个跳到我脑子里的名字就是“聂士成”,Google了一下,眉目果然对得上,貌似这位聂将军好像只有两张照片存世。
聂士成(1836-1900),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岗集乡聂祠堂)人。据说其母有烈女之风,七十岁时仍能练武。最初聂士成受袁甲三之邀入伍,并随其攻打捻军。淮军整编后任把总,因平定太平军、捻军有功,授予“力勇巴图鲁”,是“淮军后起三名将”之一。从他的履历中可以看出其是一员猛将。1884年中法战争中,升任山西太原镇总兵,赴台作战击退法军;1894年甲午战争,聂士成随提督叶志超援朝,赢得牙山战役,这是甲午战争中清军少有的胜利,聂也因此被授予直隶提督。清政府训练新军时,北洋陆军改为武卫军,聂士成所部为马步军三十营,驻扎芦台,按德国军法操练。后来的直系军阀张作霖就是在这一时期受到聂提拔的。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聂主张镇压。清政府命聂保护铁路和电报线,但是在保护芦保、京津铁路时多次和义和团发生冲突。因为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立场摇摆不定,因为这些冲突,导致聂在上层的信任度下降,即使获得廊房大捷,也没有受到朝廷的奖赏和肯定。一边是义和团的骚扰,一边是清廷不许抵抗的命令,让聂十分苦恼。军机大臣荣禄为此写信安慰聂士成,称武卫军军服西化,容易被误会。聂士成回信称:“拳匪害民,必贻祸国家。某为直隶提督,境内有匪,不能剿,如职任何?若以剿匪受大戮,必不敢辞。”由于清廷内支持义和团的声音占上峰,不断有人说聂通敌,为此他甚至说“非一死无以自明”。1900年7月9日,聂和八国联军在天津八里台激战时,义和团掳走了聂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聂派兵追赶却被诬为造反。当日,聂身中数弹仍骑马战斗在前线,最后被弹片击中头部身亡。义和团本来要戮聂尸,因被联军追赶才放弃,也使得聂保全尸身。1905年清政府为聂立碑纪念,位于今天津市南开区紫金山路与津盐公路交叉口,花岗石砌筑基座,高2.4米。碑正面刻“聂忠节公殉难处”,两侧立柱上刻“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化作怒涛飞海上;精诚留碧血,看今地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生气凛然”,均由袁世凯书写。网上盛传的这幅对联内容有误,我根据当时的照片比对,改了其中几个字。后来的事情可以猜的到,这座碑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被砸毁,1984年复立,碑文仅留“聂忠节公殉难处”七字。2000年天津市政府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以纪念其逝世100周年。
从聂士成的照片来看,和电影电视里的英雄人物相差甚多,这么一副“富态”的相貌看着实在不像骑马打仗,身先士卒的猛士,不过人不可貌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从上面这段履历至少可以看出作为人,他爱家人、孝顺母亲;作为军人,尽管他满腹委屈但是绝对服从命令,至少这两点就非常可贵。聂士成的死是悲剧,只能怨他生在那个内外交困的时代,另一方面,只有在那样的社会背景才能造就这个“聂忠节公”,要是放在当下,不知道会不会只认茅台和钞票。
小弟數年前自碤姞琍(奇怪 三個原字都缺)迎回一張又半的古北洋火車票 原主敘之「得自拳民之手」發票之站落垡 查了下老商務的中國地名大辭典 據稱「义和团與聂士成軍曾激戰於此」
上面也是我發的 在我媽那兒用姪女的電腦 記得寫全名的呀!
@吳
那张车票我看过的,落垡这个地名还在,庚子年也的确曾是激烈的战场。
@吳小虹
嘿嘿,不写名字我也知道是兄你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