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罗伯特·卡帕来到中国,尽管他未能如愿去延安,但是他在上海、武汉等地拍摄了大量抗战的影像,其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就是武汉举行阅兵式上一个年轻的国军士兵。据卡帕说这个年轻人才15岁,还正是在学校的年龄,却已经站在保家卫国的第一线。他一身德式装备,阳光从上面照下来,目光里是坚毅和果敢。这张照片当时在欧美影响了很多人对中日战争的看法,从支持日本或漠不关心转而支持中国。
其实《生活》杂志在抗战期间还刊登过日军的“大头照”,1937年12月6日号的封面就是一个年轻的日本士兵肖像。同样是阳光从上面照下来,从士兵的眼睛里也看不到丝毫的恐惧。他肩上扛着的机枪就是著名的“歪把子”——日本南部大正11年机枪,1922年(即大正11年)研制,使用和38式步枪(就是著名的“三八大盖”)一样的子弹。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日本摄影师名取洋之助所摄。名取洋之助(1910-1962),生于日本东京,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中学没毕业即随母亲迁往德国慕尼黑,进入一所艺术学校学习。在学校期间对摄影产生兴趣,21岁时拥有第一台相机——徕卡,后来进入德国乌尔施泰因出版社工作,1933年被派往满洲报道新闻。之后回到日本,创办了日本工房。1936年回到德国报道柏林奥运会,然后去了美国,成为第一位和《生活》杂志签约的日本摄影师。这张照片即其在《生活》杂志发表的照片之一。题外话,名取还有一本著名的摄影集《麦积山石窟》(1957年日本岩波社出版),就是我家乡的景色。重新回到这张照片,经查资料,这张照片很有名, 1937年8月28日的《伦敦新闻画报》也曾将此照放满头版。
欧美对这张照片的解读都一样:Fatalist with Machine Gun(抗着机枪的宿命论者),在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统治下,日本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应该为天皇捐躯,天皇说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自己的命运是天皇决定的。《生活》杂志对卡帕所拍摄的国军士兵也是同样的解读:这样的本该享受青春的年轻人穿上军装拿起武器奔赴前线。选择自己的路,享受自由的生活,是美国人的价值观,但是当国将不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为国为自己而战。战争的伤害也是双方的,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一方,都将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战争不好,无谓的战争更不好,但遗憾的是,战争的发生永远不可能避免。
1938年5月6日号《生活》杂志封面的中国士兵
1937年12月6日号《生活》杂志封面的日本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