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与咖啡

年前,B站的AI在我的首页推荐了一部纪录片《一部关于咖啡的电影》(A Film about Coffee)。我对咖啡没有依赖,但只要有条件,早上都会喝一杯咖啡,于是我点开链接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其中讲到了卢旺达的灰山(Huye Mountain)咖啡豆加工过程,从采摘、水洗、拣选、晾晒到最后称量和包装,图像上的呈现让我联想到约翰·汤姆逊1870年在广东清远拍摄的一组照片,是当地的茶厂加工茶叶,从拣选、脚踩揉搓、称重装箱的过程,很多场景可以与灰山咖啡豆的加工一一对应。此外,这部纪录片中有美国的进口商与卢旺达当地的咖啡豆生产商为不同批次的豆子品鉴分级的过程,而清代由外国人主持的茶叶品鉴分级也有照片留下来(汤姆逊拍的没有外国人,我找了一张差不多同一时期且有外国人的),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挑拣茶叶的广东姑娘(上),挑拣咖啡豆的卢旺达姑娘(下)
脚踩揉搓茶叶(上),水洗咖啡豆的时候脚踩助力(下)
茶叶称重装箱(上),咖啡称重装袋(下)
外国人主持的茶叶品鉴分级(上),美国咖啡进口商主持的咖啡豆品鉴分级(下)

形式上的相似,背后一定有本质上的共同点。茶叶在清代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网上有数据称现在咖啡豆占卢旺达出口贸易的70%。2020年卢旺达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全国约有40万小农户家庭生产咖啡,咖啡年产量为1.6万公吨至2.1万公吨,总种植面积4.2万公顷。卢旺达的咖啡种植始于1904年,德国殖民者带来的一款波旁种的咖啡在那里生根发芽,而卢旺达的地形、纬度和降水量都非常适宜种植咖啡,灰山出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据说甜感丰富、有浓郁的花香和柑橘的酸质。中国的几种茶叶也很重视闻起来和尝起来的体验,比如汤姆逊为那批制茶的照片所配的说明中就提到:“茶叶的花香在最后一道干燥和炒制的工序后添加进去,在茶叶完全冷却前,将珠兰、洋橄榄、桃花等各种鲜花混入茶叶里。这些花朵会留在茶叶筐里直到打包,到时候会用筛子将它们过滤出去。”清代中国的茶叶和现在卢旺达的咖啡一样,都是很有品质的商品;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市场;定级权(等同于定价权)都在外籍的进口商手里,他们把持着出口的量和价。不过中国的茶叶较卢旺达的咖啡有更多的自主性,毕竟茶叶买回去泡了就能喝,而咖啡豆还需要烘焙和研磨,最后这两个步骤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体验。纪录片中还讲到美国进口商为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质量而付出的种种行动,但仅靠这些进口商不可能拯救卢旺达的百姓。卢旺达的出口贸易成分过于单一,脆弱而危险。此次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仅2020年上半年,纪录片中提到的灰山咖啡公司出口就缩水70%。如果要拿中国从清末到现在走过的路供卢旺达这个饱受殖民和战乱摧残的非洲国家借鉴,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茶叶与咖啡》上有1条评论

  1. 约翰•汤姆逊的这组照片不是摄于广东清远而是摄于广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