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

前阵子在一本私人相册里看到张塑像的照片:一位身穿袈裟的僧人盘腿而坐,右手抬起,双眼半睁,嘴唇微微张开,似乎在说着什么。从反光的情况看,塑像似有贴金,前额缺失了一块,胸前还有一个被人为戳过的洞。塑像前有五供,都落满了灰尘。根据卡纸上手写的说明,这是北京西山宝珠洞内的塑像。宝珠洞我曾经去过,比对照片中塑像所处的环境,应该没有错,传说宝珠洞内曾有一座桂芳海岫和尚圆寂后的肉身贴金像,今已不存,另有一座汉白玉雕像代替。

相册中的那尊塑像照片

宝珠洞是北京西山八大处之第七处,“在山之翠微处,地稍坦迤,是曰平坡。”在翠微山关帝庙前往南看,没几步远就是一座四柱三间木牌楼,正面额曰“欢喜地”,背面“坚固林”,都是乾隆皇帝御笔。穿过这座牌楼再走不远,路右边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三首乾隆皇帝游览此地的诗作,再往前走就到了宝珠洞这座小庙。虽然被称为“洞”,但实际上还有其他附属建筑,靠近山下的方向是一座卷棚敞轩,乾隆皇帝曾题额“澄观万有”,在这里可以远眺京城,就是他诗里写的“天半轩斋一倚楹,初冬风物值晴明”,冬天树叶掉落,赶上天气晴朗,真可以游目骋怀。靠近山坡有座观音大士殿,殿后就是宝珠洞,宝珠洞的上方是阿弥陀佛殿。《日下旧闻考》里说宝珠洞“入洞黝黑,昼不见人,旁出其上,见若大蚌剖而倚石壁者”。像个蚌壳倚着石壁的比喻很准确,里面的空间很小,金身像曾经就摆在正对洞口的最里面。

在关帝庙前看“欢喜地”牌楼,1880年代
“欢喜地“牌楼,1880年代
最右边的建筑就是宝珠洞的敞轩,1930年代

桂芳海岫和尚出生于明万历四年(1576),自幼在保定府的白衣庵出家,清康熙年间入北京西山的大圆通寺,他“笃实持躬,勤劳砥行,箪瓢布衲,十载经营,重新殿庑。”于是康熙皇帝赐名重修的大圆通寺为圣感寺,钦命桂芳海岫和尚为该寺的开山住持,这座寺庙在乾隆年间更名为香界寺,即八大处的第六处。桂芳海岫和尚常在圣感寺北的宝珠洞内修行,最后也圆寂于此,康熙皇帝“仍赐白金为殡资,其徒寂印,奉师全身。”这是其金身像说法的来历。关于桂芳海岫和尚的传说很多,据说他帮乾隆皇帝驱了鬼于是被封为“鬼王菩萨”,实际上据《五灯全书》他逝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最后葬在宝珠洞以北,广禧寺以西的塔内。他的弟子寂印“奉师全身”想来应该只是给等身的塑像施金,而不是在肉身上。这一猜测从这张老照片里也可以得到证实,桂芳海岫和尚塑像额头和胸口的伤痕显然是有人为了验证是否内有肉身而故意破坏的,特别是胸口那处伤痕,极似枪击的结果。这张照片摄于1920年代,不知金身像最后毁于何时。

无论是肉身施金还是泥塑施金,都是为了长久保存为了永恒,毕竟金是地球上自然界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之一,施了金就可以金身不坏可以亘古不变。这一切只是自欺欺人罢了,世间万物哪有什么永恒哪有什么万岁,最终都会湮灭,人从生到死,不过是彻底进入碳循环而已。追求肉身的永恒只是自寻烦恼。指环王系列电影的第三部Return of the King中,白城即将被攻破之时,甘道夫和佩平有段关于死亡的对话,甘道夫说“Death is just another path.”人始终是走在路上的,不是这条路就是那条路,不必回头看,不必留恋过去,往前走就是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