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祈年殿,北京的标志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500多年至今,遭受劫难无数,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被雷击中起火焚毁,《清实录·卷二七三》载“本月二十四日,雷雨交作,天坛祈年殿被雷火延烧……”,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竣工。祈年殿因是明朝旧物,没有留下建造的图纸,但是工匠们凭借高超的技艺还是重建成功,当然也导致重建前后的祈年殿在外形上稍有差异,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重建后的祈年殿“胖”了,但是这个“胖”只有在前后对比的时候才明显,单看一张照近几日给一批老照片写说明文字,注意到重建前后祈年殿几个重要的特征,可以作为判断的标准。
为了说明这两个特征,我选了两张有准确年代信息的老照片说明,一张是1860年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Felice Beato拍摄的,一张是1900年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拍摄的。
图片来自Beato的影集《PHOTOGRAPHIC VIEWS IN PEKING》
标志一
祈年殿的镏金宝顶样式不一样
1860年的宝顶样式
1900年的宝顶样式
标志二
匾额不一样,匾额的样式不一样,篆刻文字的疏密程度也不一样
1860年时的牌匾
1900年时的牌匾
老照片中的祈年殿,根据这两个标志,很容易就可以断定是否焚毁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