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的照片篡改的历史

2016年电影《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上映的时候,星战迷们在片尾看到义军不惜牺牲生命将“死星”的情报交给年轻的莉亚公主,无不为之感动,除了情节本身的推动以外,还惊叹于年轻的莉亚公主再现屏幕。扮演莉亚公主这一角色的凯瑞·费舍在公映时已经六十岁(并在这一年不幸病逝),不复1977年首部星战电影上映时的容貌,电影中她年轻时的容貌是依靠CG特效完成的,据说是根据脸部资料库建模并使用了动态跟踪技术,是当时最复杂的人物面部重塑。除了莉亚公主,1977年在星战电影中曾扮演塔金将军的演员彼得·库欣1994年就已经去世,他的形象也是借助同样的技术再现于这部影片中的。

这些年AI技术的发展在图像处理上已经有了超乎想象的发展,计算机可以利用深度图像学习对图像进行补全和修改,效果几乎可以乱真。比如201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以前总统奥巴马为研究对象,用AI技术生成一段视频,可以让奥巴马讲任何话,嘴形、声线和面部表情都难以看出破绽。有了这样的技术,人们可以在电影屏幕上重现经典角色,但也有人会拿去做一些龌龊之事。之前就有新闻爆出有无聊之徒将知名女性的面容用程序转移到成人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上,一度让好莱坞的女星们人人自危。最近又听闻某电视台为了把一档已经录制好的节目中某男星的形象去掉,竟然一帧一帧地对视频进行涂改,其实用上AI的深度图像学习技术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北京台2019年春晚有关P图的一张截屏图,来源于互联网

现在对图像的处理都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但在摄影术诞生的早期没有计算机的帮助艺术家们就只能在暗房里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完成这些“移花接木”的操作了,在中国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摄影大师郎静山。他利用一些摄影素材,通过放大、缩小、提亮、变暗、拼贴、翻拍等手段,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作品,即集锦摄影法,通过暗房的手段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趣味,将画意摄影推向高峰,开辟了新的艺术风格,时至今日他的集锦作品仍为收藏市场所钟爱。

郎静山作品《仙山楼阁》,至少用了三种素材集锦而成。

同样的,伟大的艺术家用修改照片的方式创作伟大的作品陶冶人类的心灵,也有人用这样的手段实现自私的目的,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当属清末“丁未政潮”中的伪造照片案,袁世凯为扳倒政敌岑春煊,指使人将岑的照片与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拼到一起做了张假合影,并呈给痛恨维新派的慈禧太后,最后使其开缺回乡,退出政治舞台。这件事在很多资料里都有记载,甚至详细到对拍摄地点都有描述,但这一百多年过去了,似乎一直没能找到这张造假的照片,历史学者们通过考证,认为这极可能是“坊间流传的野史,实在不足为凭。”

造假的岑春煊与康梁的合影可能确实不存在,但伪造照片伪造史实在当时的中国也不算鲜见。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后共和肇建,袁世凯在他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次日,即1912年2月15日剪下了辫子,这也标志着至少在形象上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但老袁剪辫子并没有留下照片记录,为了说明中国从帝制进入共和,日本某媒体在1912年3月14日的期刊上刊载了一张他穿着西式礼服打着领结的照片,实际上这篡改自另一张老袁的照片。目前为止,能看到的老袁的照片里他要么穿着军装要么穿着中式服装,还从没有出现过穿西装的照片。

日本某期刊在1912年刊登的袁世凯穿西式礼服打领结的照片。
那张被篡改的袁世凯照片的母本。

如果说这种换件衣服的照片还算无关大雅的话,那用上“换头术”的照片就真值得批判了。袁世凯的政府组阁后,聘请了数位外国人作政府的外籍顾问,其中包括久居中国,曾任《泰晤士报》记者的莫理循。中外舆论对北洋政府的这一决定褒贬不一,莫理循确实热爱中国文化,曾广收和中国有关的书籍、地图和照片,在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家中建了一座图书馆,后来这些收藏转售给日本的三菱财团,成为构建著名的东洋文库的基石。甚至北洋政府曾将今天的王府井大街更名为莫理循大街。反对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些外国顾问毕竟不是中国人,是否真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作出判断抱有怀疑。譬如1912年8月31日英国版的《伦敦新闻画报》头版一整版刊登了袁世凯和莫理循的一张合影:老袁一身便服坐在桌后,手里拿着笔指着桌上的一份文件,转头看着站在旁边的莫理循出示的一张信纸,似乎两人正在讨论政务。这样的构图和肢体语言明白地向读者传达出一种信息:莫理循作为英国公民,潜台词即英国政府,对袁世凯代表的中国政府有着重要的政治影响力。但实际上这是一张造假的照片,据莫理循在回忆录中说:“许多图片新闻刊载有我的画像,最有趣的是伪造我站在袁世凯身旁并以一份文件请其过目的那张画像。这是总统和他的秘书蔡廷干的快照,不过蔡的头被我的头取而代之了。”这张照片的原照实际上是这张,不仅老袁手里的茶杯被换成了笔,甚至后面的日历也从19日换成了29日。

刊登在1912年8月31日英国版《伦敦新闻画报》头版的袁世凯和莫理循合影。
就是这张照片里的蔡廷干被改头换面成了莫理循。

要说老袁和莫理循这张合影照片的篡改还算有强烈的暗示性和导向型,那还有一些对历史影像的修改真的是有画蛇添足的愚蠢。1982年值国民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台湾方面推出了一套介绍国民党历史的宣传照片,其中有一张注为“北伐时孙文与蒋中正在广州火车上的合影”,画面中孙、蒋二人分别从两个相邻的车窗中探出头来,相视凝望,蒋手中还有一支铅笔和一张地图,展现了这对革命师生的深厚情谊,突出了蒋在孙逝世后的继承人正统性。但实际上这张照片也是造假的,原照来自中国电影界的元老黎民伟在1912年7月拍摄的纪录片。当时是蒋介石乘火车陪同孙中山北上考察,拍摄时的真实场景是这样:蒋位于照片上左边的车窗,正向左看,而孙位于右边的车窗,正看着摄影师。好事者为了在图像上凸显两人的关系,将两人互换位置,还对孙施以换头术!好在,现在台北的蒋中正纪念馆已经修正了这一错误,用了纪录片中的另一帧影像来替代。

孙中山和蒋介石在火车上相视凝望。
上面那张照片本来的面目,出自黎民伟拍摄的纪录片。
目前台北中正纪念馆使用的版本,同样出自黎民伟拍摄的纪录片。

人类对图像的刻意处理从未停止,过去换装变脸,现在美肤瘦腿。如今有了新技术的加持,完全由计算机生成一段假图像也不是难事,不知道百多年后的人类如何判断现在这些图像是真还是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