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这几天出门见朋友,交谈中都谈到日本京都大学上线不久的“华北交通写真”,几乎每位朋友都对这批档案赞叹不已,盛赞当时的摄影师以及主持这个项目的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可见这批照片最近在我的圈子里有多火。我同意这批档案中的一部分照片于今天的我们确实视觉化了当时北平的城市风貌和社会风俗,但这每一帧被赞叹的图像之下都展示着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彼时中国的华北、上海、南京等地都已经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了。
我不喜欢煽动民族仇恨那套手段,也不喜欢为侵略者洗地的行为。历史就是历史,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这是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不管是读描写过去的书,还是看记录过去的照片,完全沉浸在过去会让人变得偏激狭隘,带着经验和教训向前看才能走上救赎之路。对华北交通写真这批档案应该正视其有价值的一面,但也不能一叶障目,以此种价值忽略这是侵略者当时用来美化侵华战争的宣传照片之事实。
“华北交通”的前身是1937年8月在天津设立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北支事务局。1938年1月迁至北京,同年11月被纳入华北开发株式会社管理,1939年4月正式成立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在形式上是“中日合资”,注册资本4亿元,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出2.35亿元,满铁出1.2亿元,伪华北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出4千5百万元。[1]满铁的背景不用多说了,华北开发株式会社于1938年10月30日成立。在其成立的前一年,即1937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推出《事变处理大纲》,明确指出要把华北的一些重要的工矿、交通运输业作为“统制事业”,由日本专门成立“国策会社”独占。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就是在华北的“国策会社”,其成立的目的在《事变处理大纲》中表明:“负责发展、经营和调整有关主要交通运输事业(包括港湾及道路)、主要通讯事业,主要发电事业、主要矿产事业、盐业及化学工业等”。同时,满铁也是日本的“国策会社”,实际上日本的“国策会社”控制着华北交通株式会社87.5%的股份。此外,伪华北政府的4千5百万元股金是以华北铁路器材设备作为”现物出资“的形式体现的,而华北铁路工厂和铁路车辆的最低折价也将近1.5亿元。也就是说民众只要乘用“华北交通”旗下的交通系统,消费的一部分就会进入日本政府控制的“国策会社”,进而变成下一场战斗的子弹和刺刀。
热闹的庙会、繁荣的市场、悠闲的茶客,当时的北平生活当真如照片中那么平和吗?这就是完整的北平吗?这组档案中有几张照片是几个人在看街头布告栏里的广告,很显眼的位置贴着“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的广告。这家银行由北平伪政府于1938年2月12日成立,3月10日正式开业后便发行了没有准备金的“联银券”,并强制北平市民使用。从1938年3月伪中联开业至1939年底,发行“联银券”45600万元,到1942年1月底,突破十亿元,到1942年底又猛增至40亿元。伪”联银券“的迅猛发行引起物价飞涨,最初伪”联银券“只有壹元、伍元、拾元三种面额,后来随着发行量的增大,只好增发伍拾元和壹佰元,刚过两个月又增发壹仟元大钞,最后到日本投降时竟出现伍仟元大钞。据一直任伪中联总裁的汪时璟供认,在他职内共发行伪钞1238亿元!“联银券”的滥发导致物价飞涨,在北平以玉米面的价格为例,1939年每斤1角钱左右,1942年12月涨到每斤1元零5分,1944年8月中旬每斤涨到5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每斤涨到1000元至1400元,在将近五、六年的时间里玉米面的价格上涨了一万多倍。[2]
说到粮食,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的描写过日伪时期北平的“共和面”,这种“共和面”是很多种能吃不能吃的烂七八糟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的“粮食”。其成分也并不固定,年景好的时候,里面多数是陈康烂谷和一些谷壳麦秆之类的东西。如果年景不好,则更多的是掺进了石子、虫子甚至煤渣。祁家的小妞子最后就是因为吃杂质过多的“共和面”,里面的杂物卡在阑尾,引起了急性阑尾炎,最后在胜利日那天痛苦地死在妈妈的怀里。因为粮食要供给日军前线,老百姓根本找不到卖粮食的地方。1942年底,日军计划三个月内运往日本3000万担粮,而北平市民在1943年就已经连“共和面”也难以买到了。这些北平市民的真实生活都不会进入“华北交通”摄影师的镜头,在这批照片里我们看到的只有风与月,没有血与沙。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所有的照片都要经过层层审查,这也是说明“华北交通”组织的拍摄活动是为了宣传的另一个证据,从档案卡上的“检阅济”印章和“不许可”说明就能看出来。作为“华北交通”的官方出版物《北支》,刊登了大量这批档案的照片,而这本日文杂志的主要面向也是日本国内,宣传北平的“岁月静好”,以吸引更多的日本平民来华。彼时日本政府实行“奖励移民”政策,宣称“要向河北各省地移日籍10万户至30万户”,之后又将该计划增至“5年移民华北200万户”。1937年12月,北平日侨计有1584户,4647人;1938年3月末时为9546人,4月份又增加2998人,到5月末日侨人数就增加到了16387人。至1942年5月,据日本商工会议所调查统计,北平市的日侨人口已有38519户,106487人。[3]移民华北的日本平民相信了这些宣传,以为能拓殖新的生活,没想到的是在战后被遣返,竹篮打水一场空。
日本政府在侵华战争的宣传上花了很多心血,摄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用讲究的光影和构图,刻意突出日军的英勇和辛劳,影响了读者的关注点,很难让日本国民发问这场战争的合法性。七十几年后当我们重看这批照片的时候,如果也只能看到照片表面呈现的那些用来宣传的内容,就太可悲了。
[1]诵唐:《华北开发公司之伟绩》,《中联银行月刊》第7卷第3期,1944年3月,第48页。
[2]荣国章:《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北平的经济掠夺和压榨》,《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第138页。
[3]米卫娜:《日伪时期北平市日侨职业问题探析》,《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第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