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好像火灾特别多,入夏以来已经听说好几起了。说起救火队,想来大家都有崇敬之心,救火队员在国外更是最受异性欢迎的人群之一。中国的救火队发展史我没有读过,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史”,只是在网上找到只言片语,比如周代就有官方的救火机构“司煊”、“司耀”,到了宋代又叫“防隅”、“潜火军”,元代、明代有叫什么BlaBla,都太不感性了,我从搜集到的老照片中选了几张中国早期的消防队,放在一起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作者: jnxu
长安右门和中华门
前段时间因为家里有事,匆忙回了趟老家,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没上网,攒了一大堆的事情,回来这几天就没闲着,不是码字儿就是到处跑,到今天凌晨两点半,80%的欠账算是还上了……
重现大水法
今天去了圆明园西洋楼拍照片,因为奥尔末1873年拍的圆明园西洋楼底片要第二次展出了,这次地点定在上海,展览的结构和内容与去年八月在世纪坛的展出也不同,特别是十二张底片将首次全数现身,也算是纪念多年前滕固先生将它们带回中国。
低调的外交官联芳
《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张很常见的照片,是大清和西洋十一国代表在谈判桌前的合影。最近一篇文章里要用到此图,重新翻出来准备写说明,按照计划是把坐在桌前的各位代表都介绍一下,坐在桌子左边和对面的都是十一国代表,右边坐着的是中国代表,一般文献都说中国代表是李鸿章和奕劻,顺便再把这两位大员因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而骂个狗血淋头。其实在李鸿章的右手边,法国公使鲍渥的左手边还坐着一个中国人,只是因为坐在角落,有些版本的照片里看不清,没有人提。我找到一张能看清脸的,经过比对,确认这名参加谈判的是联芳,并在《穆莫日记》中得到佐证。
画笔与快门
在洛杉矶的盖蒂学院正在举办一个影展,题目是Brush & Shutter(画笔与快门),介绍中国早期摄影发展史。展览是没办法看了,我只能早早预定了他们为展览发行的同名画册。之前我已经把画册中的李鸿章像放到Blog上和大家分享了,资讯发达的两位同学也都点出了这本画册,今天正式向大家推荐:观点不新,但是图片质量印刷很好。顺便一说,这画册是国内印刷的,可大家却要去千里之外的美利坚国买。
北京的回想
推荐大家一本老照片的画册,昭和43年(1968年)日本惠雅堂出版,铃木重吉摄,麻田平草编辑的限量版画册《北京の回想》。摄影者大正8年(1919年)夏和大正13年(1924年)冬两度利用学校假期来北京游玩,除了必不可少的风景照,他还拍摄了很多反映当时北京平民市井生活的照片,是很有价值的旧京资料。画册排版也很大气,翻阅起来相当有感觉。
李鸿章访英照片的再考证
《紫禁城》杂志今年第三期刊载了一篇文章“李鸿章的八种形象”,文章很好,可是里面的配图我有些含糊:有一张李鸿章和两个外国人合影,说是1896年他环球访问时在英国和时任首相兼外相沙士博雷以及副外相寇松的合影。这张照片在互联网上很常见,我以前也没有注意过是怎么注释的,只知道上海图书馆的《上海图书馆藏历史原照》下册里有个“李鸿章晚年外交”小专题,里面选了好几张他在德、英、美等国的照片,对这张照片的文字注释是李鸿章和格拉斯通及格拉斯通之子格理的合影。格拉斯通是前首相,也是当时英国政坛的风云人物。我凭着这么一点儿印象和朱老师blablabla说了把半天,还答应写篇东西“以正视听”,结果,现了大眼了……
又一张梁时泰签名照
最近又看到一张梁时泰1878年(光绪四年)拍摄的李鸿章坐像。虽然和之前见过的那张上色版以及生和照相馆的CDV版内容一样,但是梁时泰的题记内容却不一样。上色版的题记是:“光绪四年,岁次己卯,暮春三月念七日,时在津门照于本衙西花厅。梁时泰敬照并志。”这一版的题记是:“光绪四年,岁次己卯,暮春闰三月下澣照于本院公余处,庽津杏花邨,梁时泰敬识。”(“澣”通“浣”,“下澣”即官逢下旬的休息日,亦指农历每月的下旬)对照这两版题记,照片的地点就是在天津李鸿章衙门(直隶总督衙门)的西花厅拍摄的;拍摄时间记载一致,可以确定就是光绪四年三月廿七日,换算成公历即1878年4月29日,再过几天这张照片就拍摄133年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庽津杏花邨”。“庽”通“寓”,就是指住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梁时泰在天津照相馆的位置!可惜查了半天没发现天津现在有叫“杏花邨”的地名。
四五运动35周年
今天是4月5日,四五运动已经35周年。这个事件的背景,网上很多也很详细。我对政治运动没兴趣,但是我关注四五,是因为用照相机记录四五中的人,改变了中国摄影史。他们中多数人后来都成为四月影会的主力,而四月影会的出现把中国的摄影又重新带回到人性的身边,人们看到的照片不再是为“宣教”而拍摄的,是生活的反映,是善恶美丑的反映,重新体现了摄影术诞生的目的和价值。在用照相机记录四五运动的时候,这些摄影师的处境还是很危险的,虽然现在听他们讲当时是如何保存(藏匿)底片的故事很好玩儿,但细想想还是很辛酸。这里面不少前辈(我称他们为前辈可能还不够格)我都打过交道,很佩服他们勇敢的品质和超前的意识。在四五运动平反后,当时的摄影者们组织起来编辑发行了画册《人民的悼念》,是对这一事件最全面的记录,1979年1月第1版,有平装和精装之分,平装的很好买到,也不贵,以下贴出的照片均扫描自这本书,以示纪念。
大门里的外国人
最近某卖书的网站上有打折+限时免运费,我买了本画册《Foreigners Within the Gates: The Legations at Peking》,直译过来就是“大门里的外国人:北京使馆区”。这里的“使馆区”是指东交民巷的老使馆区。作者在80年代曾经在北京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东交民巷很熟悉,1993年出版了以老照片和地图为主介绍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前世今生,2006年换了封面后再版。虽然有个别图说属于胡勒,比如P54下图,明明是一幅棺材罩,却写成是中国官员出行的高等级官轿!这要是中文的注释,估计有读者得背过气去。尽管有些小瑕疵,但丝毫不影响这书的品质,不少内容都是中文史料没有提及的,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