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说摄影师的“笔”下,而不是“镜头”中呢?因为照相馆的肖像作品一直都有修整的传统,底片时代是在底片上或直接在照片上修,现在数码时代是在电脑上用Photoshop修。修整的内容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太大变化:让脸色红润、眉目清秀,目的都是为了让被摄对象看着更精神和漂亮。在底片或者照片上修整可是技术活,不仅要了解暗房知识(比如在底片上人的脸部涂以淡淡的红色可以局部减弱曝光,使肤色看着更自然),还要有绘画的功底(用细毛笔描眉毛、眼睛)。正因为是完全靠手工的技术活儿,各个照相馆的水平就参差不齐了,有技术好的就有技术差的,有认真的就有敷衍的。
下面两张照片,青年男子的坐像看着很自然,但用放大镜仔细看过后就会发现他的手、眉毛、眼睛和额头都用毛笔细细描过,以增强对比度。另外一张女子站像是手工上色的,但是这种着色方法就很生硬,像小朋友玩儿的那种上色游戏,而且不用放大就能看到她左手被描的像鸡爪,好好一“大脸美女”被糟蹋了。上色照片要追求好的效果(当然得先具备实现好效果的技术能力),应当先用淡彩将照片整体润湿,风景一般用天蓝色,肖像一般用肤色,再利用类似水彩湿画法的方法局部上色。
青年才俊的坐像,蛋白照片,佚名,1890年代
头部放大,看得到脸部轮廓、脸颊、眉毛、额头都有修整的痕迹
“美女”站像,蛋白照片,手工上色,佚名,1900年代
被描过的手的局部,实在太敷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