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术的发明人之一塔尔博特(Henry Fox Talbot, 1800-1877)在1844-1866年之间出版了第一套以照片为插图的著作,即《自然的画笔》(The Pencil of Nature)六辑,书中的一个观点即利用光影产生的化学变化来记录(描绘)自然。摄影技术和摄影理论这一百多年来始终在发展,但无论是纪实摄影还是艺术摄影,摄影术都是一种用来表达的工具,在艺术家手里就是画笔,在思想家手里就是书籍,在政治家手里就是扩音器。在有创意的摄影师手里,每张照片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素材,成为表达的一部分,有的人是一组照片来讲故事,有的人是用多张照片合成一张照片来讲故事。真正的大师,合成照片都是在暗房里实现,现在PS普及了,只要有想法,普通人也可以在电脑前捣鼓出些东西来。photomontages,即合成照片的英文写法,王瑞老师在《摄影百科》中将这个词译作“摄影蒙太奇”,我更喜欢这个译法,虽然“montages”是直译,但“合成”似乎着重在拼合这样的一个结果,而“蒙太奇”则将重点放在拼合的过程,更像是一种有思想有表达的创作,而非简单的集合。
说到“摄影蒙太奇”,可能多数人马上就会想到郎静山,郎老利用暗房技巧,对照片进行缩放、遮罩、拼贴,用他的话说就是“集锦”。创作出来的作品有着传统中国画的韵味,契合了国人的审美。如今,也有不少人试图炒作他的作品,意将他的集锦作品作为中国影像收藏市场的指标。不过我想说说一位差不多和郎静山同时代的做摄影蒙太奇的外国摄影师约翰·赫特菲尔德。
约翰·哈特菲尔德(John Heartfield, 1891-1968)出生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施马根多夫(Schmargendorf),原名赫尔穆特·赫兹菲尔德(Helmut Herzfeld),他的父亲是一名社会主义作家,母亲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但是在他八岁时,他和他的哥哥及两个姐姐都被遗弃了,后来他跟着哥哥进了一家印刷厂打工;1908年进入慕尼黑的皇家巴伐利亚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艺术。1917年他为反对当时在德国的“反英游行”而改成了英文名约翰·哈特菲尔德,同年他加入柏林的达达主义俱乐部,次年加入德国共产党。达达主义产生于一战后,初衷就是“反艺术”,无论艺术的标准是什么,达达主义就反对什么,这种“反艺术”的诗歌和创作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德国,达达主义者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动用一切形式反对战争。1919年在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 1871-191)和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 1871-1919)遇害后,哈特菲尔德因参与支持他们的罢工而被所服务的电影公司解雇。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哈特菲尔德和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 1893-1959)创办了以讽刺时政为主的杂志《破产》(Die Pieite),同时他开始在这本杂志上发表“摄影蒙太奇”作品,这份报纸只经营到1924年。此后他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德国的《工人画报》(Arbeiter-Illustrierte-Zeitung,简称AIZ)上,这份报纸创办于1924年,在1933年纳粹接管德国后不得不迁往布拉格,后又迁至巴黎,直到1938年。也正是在《工人画报》结束在柏林的编辑那一年,一个星期五的早上,党卫军闯入哈特菲尔德的公寓,他跳窗逃跑,前往捷克。在捷克沦陷后哈特菲尔德又流亡英国,二战结束后定居东德。战后他的日子也并不和平,因曾经流亡英国而被东德的秘密警察组织“史塔西”怀疑并被监视,最后病逝于东德。
哈尔菲尔德的创作高峰在二战期间,他在《工人画报》上发表了大量讽刺纳粹、讽刺轴心国和反对战争的摄影蒙太奇作品,其中不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作品。将摄影术作为工具,哈特菲尔德的这些蒙太奇作品,甩出郎老那些风花雪月的作品不知多少条街,在世界摄影史上,相信他会被铭记的更久。
约翰·哈特菲尔德肖像
战争和尸体,富人的最后希望, 1932年
希特勒行礼的意思:小个子要大礼物, 1932
阿道夫,超人:吞金咽锡, 1932年
读资产阶级报纸的人会变的又聋又瞎:远离这些头脑僵化的绷带, 1930年
模仿秀,1934年
中国,觉醒的巨人,遭了入侵者的殃!1937年
这就是他们带来的救赎!1937年
今天你能从电影上看别的国家的战争,但要知道:今天接受别人夜斗,明天死的就会是你!1937年
德国夜间的自由之声,29.8波段,1938年
“我厌恶集体安全!我邀请每条小鱼们和我单独签订双边协议”,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