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约翰·汤姆逊前往新加坡投奔他的兄弟,并在那里开了一家照相馆,1865年搬去泰国之前游摄的斯里兰卡和印度的一些城市。在泰国开照相馆期间又游历了老挝和柬埔寨,1866年返回英国,1867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作品集《柬埔寨古迹》(Antiquities of Cambodia)。这本相册是墨绿色封面,烫金印有“Antiquities of Cambodia, Illustrated by Photographs, Taken on the Spot”,尺寸270 x 379mm,共16页,每页贴有蛋白照片,其中两页是3张照片拼成的全景照,卡纸上有简略的图说,大部分照片有“J. Thomson”的签名。相册中的主要内容是吴哥窟,汤姆逊虽然不是第一个发现吴哥窟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拍摄吴哥窟的摄影师,可以相见当时的世界看到这些照片会是多么惊讶!也是凭这样的成就(至少起主要作用),他在1866年(在出版前他曾多次展示并讲解这些在东南亚拍摄的照片)被吸收为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会员。
作者: jnxu
雷安和他的收藏
去年秋拍,嘉德有个“尘封八十年的中国记忆——海岚·里昂的东方传奇”的专场,106件标的。消息放出来之后一度被热炒,后来说这个专场被推迟到今年春拍了,可到现在还没听到新消息。“海岚·里昂”这样的翻译其实不准确,他本名叫Hylan Lyon(1908-1973),中文名叫“雷安”,不是“里昂”。这个专场之所以被关注是因为里面都是他(他自称是张学良的私人飞行员兼保镖)珍藏的有关张学良的文件及照片,比如蒋介石夫妇、宋氏三姐妹、张学良夫妇的照片,早期中国航空业的照片等等。最初这些物品出自2013年3月20日宝龙公司在纽约的一场拍卖会,原是一个标的,当时的成交价是2954535元人民币(含佣金),现在被拆散了拿到国内来卖。
1910年载涛出访的新照片之二
接着昨天说1910年军咨大臣载涛一行新发现的照片。2012年6月29日微博网友AT我一条网友“李路”发的微博,是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一个展览海报,海报的内容是几名中外人士的合影,左二即一身军礼服的涛贝勒,身上还挂着绶带别着勋章,左一是李经迈,这正是载涛一行1910年在俄国考察时的照片。展览是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彼得保罗大教堂建成300周年临展,因为这里最初是涅瓦河兔子岛上的一座要塞,在圣彼得堡建城时修建了这座教堂,历史上很多名人曾经到访,展品的主要来源即来自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和圣彼得堡历史博物馆。我当时简单搜索了下这批俄罗斯的档案,未果。直到两年后,2014年11月21日,一名俄罗斯网友在他们的网站上竟然一气贴出此事件的14张照片!悉数保存,我重新整理顺序后贴图如下:
1910年载涛出访的新照片之一
2009年我在《老照片》第67期发了一篇军咨大臣载涛和首席随员李经迈等共17人的考察团,于1910年4月1日至7月11日“赴日本、美、英、法、德、义(意大利)、奥(奥匈帝国)、俄八国考察陆军”的文章(清末一次鲜为人知的出洋考察),当时手头的影像资料只有几张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发表后不久我又发现了考察团在美国和法国的部分照片,并补充进了blog;后来又在ebay上看到一张考察团在清驻日本使馆内的合影。几年过去了,更多的有关这次考察的影像资料浮出水面,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我把后续找到的在法国(BNF)和俄国的照片分两次也放到这里,今天先放在法国的。
Le Tonkin的越南照片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具体战役上双方互有胜负,但也导致恭亲王奕䜣领导的军机处和法国的茹费理(Jules François Camille Ferry, 1832-1893,时任法国总理)政权下台,最后《中法新约》签订,中国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开始在台湾设省,北洋水师的组建也开始实施。1880年代已经开始流行玻璃干版,拍摄照片变的相对容易,花费的时间要少,成本也要低。尽管如此,拥有发明摄影术这一桂冠的法国人并没有像英国人和美国人那样热爱用摄影术去记录战争,竟然没有专门的摄影师随行远征军,倒是一位热爱摄影的二级急救医官查尔斯·爱德华·奥卡尔(Charles-Édouard Hocquard, 1853-1911)拍了不少照片,而且有意思的是奥卡尔在远征军中的另一个任务是测绘摄影师。看来法国人应用摄影术有其浪漫的一面,比如艺术创作,也有严谨的一面,比如绘制地图,巧合的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国远征军里留下知名作品的查尔斯·杜宾(Charles Louis Desire Dupin, 1814-1868)也负责地图测绘。实际上奥卡尔医官还在圣宠谷军医院学习时就着迷于摄影术,并把其应用到眼科治疗中。
普陀山普济寺永寿桥的三张照片
普陀山普济寺前有方莲花池,名海印池。池上有桥三座,东边的这座叫永寿桥,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从永寿桥东南向西北拍摄,这个角度很多摄影师都尝试过,我选了不同时期三个人拍摄的作品,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860年代佚名、1871年汤姆逊拍摄和1930年代郭锡麒(1895-1976)所摄。郭锡麒是广东中山人,字清观,1929年加入华社,是华社的核心人物之一。
上海嘉定汇龙潭
1988年夏天我第一次去上海,住在嘉定的二伯家,所以当时的主要活动范围也是在嘉定。那时候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儿,旁的印象都不深,只记得被带着去了几次汇龙潭公园。但是也仅仅止步于此,公园里有些什么也没留下印象,后来虽然去过多次上海,但都再没有回嘉定,没想到的是,我现在了解汇龙潭,靠的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照片。
1869年以前的杭州
这次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克莱尔相册版本只选了3张杭州的照片,其中一张能看到保俶塔的比较常见。其实在克莱尔1869年离开中国时带走的相册中有好几张杭州的照片,1995年的德文版里选了3张(其中一张经过后来看到原片后我考证是苏州,并非杭州),和这次的中文版没有交集,我翻拍放到这里以飨同好。
上海嘉定附近的两座古桥
最近借着看《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的余温,把1995年德文版介绍克莱尔的书又翻了翻,有新发现。
发现几个甲午战争的新人像
一个案子,假以时日,当分散的线索终于可以关联起来的时候,真的非常令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