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得到一本画册,1902年法国巴黎BERGER-LEVRAULT & CIE编辑出版的《热气球下的中国》(LA CHINE A TERRE ET EN BALLON),收录了1901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法国远征军三名军官(Calmel、Plaisant、Tissier)在北京及天津拍摄的照片,共272张。其中第14页第2图是只精美的西洋钟,由Plaisant拍摄,文字注释说这是一只皇宫内的钟表(Une des pendules du Palais Impérial)。这只钟的造型是一只健硕的大象拉着四轮战车,象及车上共有11个士兵和军官,姿态各异。象及车身为铜镀金,车厢上还嵌有玻璃。
分类: 老照片
中国最早的航拍照片二
中国最早的航拍照片一
中国最早的航拍照片拍摄于什么时候?我在一本法文资料中得到答案,是1901年。
老照片里的照相馆
现在留存下来的众多老照片一部分是拜非专业摄影师所赐,另外很大一部分要感谢当时的照相馆,特别是很多室内人像作品。而除了人物、风景、建筑、民俗,老照片中的照相馆就显得很有趣,有点儿电影里隐性广告的意思,我在收集的老照片中找了几张。
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遗址老照片
清漪园是现在颐和园的旧称,确切的说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名前的称呼,乾隆时期达到建设的高潮,是清皇家行宫园林三山五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万寿山前的大报恩延寿寺是清漪园的重点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钮祜禄氏六十整寿修建的。该寺第一进为天王殿、钟楼和鼓楼,第二进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东配殿“真如殿”,西配殿“妙觉殿”,第三进多宝殿供旃檀佛,第四进佛香阁供大悲菩萨,第五进智慧海、众香届。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清漪园洗劫后放火焚毁,包括大报恩延寿寺的很多经典建筑被毁。清漪园被毁之前的照片目前已知仅有费利茨•比托拍过,但是没有大报恩延寿寺建筑群的照片。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大报恩延寿寺的遗址上重修了排云门、排云殿建筑群,现在颐和园能看到的。在1860-1886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一直是一片废墟,这期间有几位摄影师在这里拍摄过照片,记录了当时的状态。我找到了8张大报恩延寿寺的老照片,按照我考证的时间顺序贴图如下:
从一张老照片想到的
对比老照片游北海公园
去年我得到一组由三个法国人(均在法国远征军中服役)于1901年拍摄的北京和天津,经过几个月的考证,照片中的地点和事件我基本上考证清楚了,其中有很多西苑(北海公园)的老照片,都比较少见。现在的北海公园曾经作为皇家西苑曾经灿烂无比,但经过庚子、文革等变故,尽管保持了整体格局,但很多建筑、装饰等细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一些建筑的精髓部分和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都消失了。我又整理了之前收集的一些西苑老照片,决定比对这些照片游一次北海公园。本来计划周六去(21日),无奈天气阴沉不适合拍照,周日天空晴朗,我一大早就出发了。
北京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城市名片
重要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建筑是各个国家各个城市最好的名片,特别是在摄影术发明之后,很多历史名城都拍摄过这样的“城市名片”,卖给旅游者或者吸引旅游者前来。虽然摄影术进入中国很早,但是早期的普及却比较慢,直到20世纪20年代,新思想的引进和科技的进步使国内的照相馆业蓬勃发展,很多照相馆都拍摄制作这种“城市名片”。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见过很多北京的这类风景照,都是用中画幅底片拍摄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老百姓的生活相对安定,虽然国民党政府也在进行城市改造和经济建设,但是多数文物古迹还没有被破坏,保持着原貌,可惜经历了1966-1976的十年动荡,很多重要的古迹都没能幸免,比对那个时候和现在的风物变化,还是很有意思的,无论人还是物,在历史和时间的面前都渺小的不值一提。
飞虎队拍摄的资料照片现身京城
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937年被蒋介石聘为中国空军的顾问,1940年在苏联和日本关系缓和并撤走其支援的空军部队后,受命组建一支空军部队,这支部队主要由美国空军的退役及后备军人组成,即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这支部队在美军内部也有番号,即第14航空大队(14th U.S.A.A.F)。这些英勇的飞行员转战于缅甸和中国南方,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相信您已经猜出,这支部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飞虎队”。
北京古观象台两张类似角度的老照片
今天朋友给我一个德国的网站,上面贴了很多中国的老照片,基本上都是1920年代拍摄的,其中有张北京古观象台的全景,正好上周五看到一套Thomas Child的北京老照片,其中有一张和角度很接近的,一并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