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书写这个博客的一个决定

关于这个博客,以前我会比较排斥那种非原发现性的文字,觉得别人写过的东西自己不愿意写。但事实上我并非精通各地历史风物的全才,最多只是比多数人花在老照片上的时间多一些而已。全国各地都有研究当地老照片的团体,高手如云,对于当地的了解,我远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完全没必要给自己画那么多框框,哪些写哪些不写。这个博客空间,我权当作是自己看过照片后的笔记,记录发现和心得,以备日后检索,即使是别人已经发现、识别、注意到的内容也没关系,只要不是原封不动抄袭别人的文字就好。

路过双关帝庙

最近两次出门都步行经过西四,注意到一座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寺庙——护国双关帝庙。第一次是从平安里地铁站往西四地铁站走,靠路西。在西四宾馆对面偶然注意到一座古朴的山门,山门匾额上可见已经褪色很多的红油漆书写的“毛主席万岁”,看不清原来的字迹,因为赶时间我就匆匆走了。这座古朴的寺庙是什么,成了印在我脑海里的一个问题。过了几天我又走了这条路,从西四往平安里地铁站走,在西四宾馆门前特意停下脚步,在路对面拍了照片,离远了看,还能看到山门后的大殿。看样子正在维修。回家后我先看了电子地图,没有标注,于是我又查了《乾隆北京城全图》,在六排9最上端查到应该是“双关帝庙”。其实我这有些“大炮打蚊子”了,因为在山门旁有块文保牌,只是第一次路过时门口停的两辆小货车完全挡住了,匆忙间也没注意到。

一面星条旗

在纽约,参观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就是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发生的地方),出门右转,沿着中央公园西大道往南过一个路口,就是另一座博物馆,纽约历史学会博物馆,去那里参观的游客数量与一街之隔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差着几个数量级。2014年9月到2015年4月,纽约历史学会在那里举办了一场展期长达半年的有关中国移民的展览(Chinese American: Exclusion/Inclusion),用很多实物和照片讲述了中国人往美国的移民史。众多展品里面最吸引我的是一面制作于1861年的星条旗,上面还用墨笔写着很多汉字。1861年,中国还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阴影下,而美国则刚开始南北战争,这样一面写着汉字的星条旗的故事,还得要先从美国讲起。

对一张照片真实性的质疑

二十几年前的今天,几位外国记者在北京饭店14楼某房间拍摄的一段视频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并不存在的”历史,也成就了一批波普艺术品。除了比较常见的那张照片及那几段两分多钟的视频,偶尔还能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在一条扁长的可见区域内,左边站着一个穿白衬衣深色裤子的男子,他右手拿着外衣,左手拎着一个包,右边是一根倾斜的管状物。对那段历史稍有关注的人都知道这张照片是什么意思,不过,打我第一次看,就对这张照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1910年载涛出访的新照片之二

接着昨天说1910年军咨大臣载涛一行新发现的照片。2012年6月29日微博网友AT我一条网友“李路”发的微博,是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一个展览海报,海报的内容是几名中外人士的合影,左二即一身军礼服的涛贝勒,身上还挂着绶带别着勋章,左一是李经迈,这正是载涛一行1910年在俄国考察时的照片。展览是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彼得保罗大教堂建成300周年临展,因为这里最初是涅瓦河兔子岛上的一座要塞,在圣彼得堡建城时修建了这座教堂,历史上很多名人曾经到访,展品的主要来源即来自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和圣彼得堡历史博物馆。我当时简单搜索了下这批俄罗斯的档案,未果。直到两年后,2014年11月21日,一名俄罗斯网友在他们的网站上竟然一气贴出此事件的14张照片!悉数保存,我重新整理顺序后贴图如下:

1910年载涛出访的新照片之一

2009年我在《老照片》第67期发了一篇军咨大臣载涛和首席随员李经迈等共17人的考察团,于1910年4月1日至7月11日“赴日本、美、英、法、德、义(意大利)、奥(奥匈帝国)、俄八国考察陆军”的文章(清末一次鲜为人知的出洋考察),当时手头的影像资料只有几张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发表后不久我又发现了考察团在美国和法国的部分照片,并补充进了blog;后来又在ebay上看到一张考察团在清驻日本使馆内的合影。几年过去了,更多的有关这次考察的影像资料浮出水面,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我把后续找到的在法国(BNF)和俄国的照片分两次也放到这里,今天先放在法国的。

大连名称的来历

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大连为什么叫大连(真是一句废话),直到有一天看到一组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人拍的中东铁路的照片,里面都称大连是“青泥洼”。可是Beato1860年拍的照片里就有“Dalien Bay”这样的称呼,为什么会有“大连”-“青泥洼”-“大连”这样称呼上的变化呢?后来和王溪同学聊到这个,作为一个大连人,他说有个版本是最早去大连的山东移民看到海岸边的山很像褡裢,所以就称此地叫“褡裢”,后来转变为“大连”,不过他最后也说没有考证过这种说法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