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清末四川官员合影的辨认

2009年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巴蜀老照片》,是二十世纪初德国驻成都领事魏司在中国西南地区拍摄的照片集,其中有一张“赵尔巽成都的宅院中(1907)”的照片,是四川当时几位大员和外国传教士、外交官的合影。魏司对这张合影里的人物有一个粗略的标注,不是用中文所写,所以书中维持了原貌,没有写出具体的人名。由于阅读《荣庆日记》的关系,我对辨认这张照片里的几位大员有了兴趣。

养心殿西壁

之前有朋友问我有没有见过养心殿西暖阁的老照片,很遗憾,我没见过。1900年北京城被八国联军占领后,紫禁城内才第一次有摄影师踏足,虽然有不止一位摄影师成系统地拍摄过宫殿内部,但记录最全面的当属日本摄影师小川一真,毕竟他是在伊东忠太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拍摄记录。即便如此,网络上已经传烂了的小川一真等人此行的作品集中也看不到养心殿西暖阁,甚至正殿西壁的照片。东暖阁他拍了不少,但唯独西暖阁没有,是他没有拍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小川一真当时在北京拍摄了435张照片,目前保留下的底片共352张,而网上诸版本的这套作品集中,即使是数量最多的“御藏版”也只有338张。虽然这些珍贵的资料没能完整保留到现在,但摄影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代表,不知道在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之下,有些照片就会因为被复制而进入到另一条保存路径,最后留存至今,我最近就看到一张养心殿正殿西壁的照片,从陈设的细节来看我认为出自小川一真,不过从相纸看可能是当年的翻拍照,或者洗印时间较晚。饶是如此,还是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

一张照片的考证

有一张十九世纪拍摄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了很久,但一直没有人指出照片的拍摄地点。照片是从高处拍摄,远景是一小段山体,几乎没有高大的树,从山脚一直延伸到近景是一大片断壁残垣。要考证这张照片所拍摄的具体地点有难度,因为确实没有什么标志性的景物可供参考,难以入手,甚至不好圈定大概的范围。我猜了几个地点,结合历史文献、老地图,以及前段时间经实地踏查后,终于可以确定照片的拍摄地点了。

沙飞夫妇蜜月旅行合影的再讨论

沙飞被称为“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人”( 顾铮:“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人——沙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 《当代文艺到底缺什么 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获奖文集》. 2004,第319页),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很多照片都堪称经典。一般认为,沙飞的摄影之路始于他与妻子王辉度蜜月期间买的相机,如他们夫妇的女儿王雁就曾说“父亲为蜜月旅行买的照相机,改变了他的人生。”(王雁:“在沙飞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海鲁迅纪念馆编:《上海鲁迅研究 2012夏》. 2012,第137页),这种观点也被广泛引用和认同。11日一位没见过面的朋友在微信里和我提起这件事,并发来一篇文章的链接,我仔细看了那组共9张他们夫妇蜜月旅行期间的合影照片。之前这组照片我都是眼睛一扫而过,这次看觉得有些问题没说清楚,值得再讨论。

影印版《柯达杂志》

1995年,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软件在计算机创新中的重要性:好的软件要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让用户不用为工具烦恼,把精力放到实现创意的地方。一年后,乔布斯重回自己创建的Apple公司,随他一同回来的NeXT团队提供的操作系统也成为后来MacOS X的核心。如今,不需要额外购买专业软件,任何用户都可以凭借MacOS中免费搭载的软件,轻松地完成修改图片、编辑音乐和剪辑视频等工作,展现个人才艺、提高工作效率。1888年,乔治·伊士曼创立的伊士曼公司推出了“柯达一号”相机,降低了照相机作为工具的使用难度,让用户把精力集中在创作上,掀起了第二次摄影术传播的高潮,正如他们的广告语:您只管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You press the button – we do the rest.)乔布斯和伊士曼都非常善于营销,他们向用户推荐产品的应用场景,而不仅仅是产品,就好像上世纪九十年代微波炉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往往会随机器附送一本微波炉食谱。柯达公司推广产品应用场景的方式之一就是发行出版物,介绍各种产品的使用方法以及摄影的技巧。

前门大街上的胡同门头

古代中国在都城的规划中为体现“中庸”的哲学思想,往往会围绕一条轴线展开,北京城的营建自元大都起就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居中轴线。皇权和中轴线的绑定吸引了人口和商户,由此产生的商业活动在时间上的累积就在中轴线的空间上沉淀为繁华的商业区。前门大街就是这样,其两侧的胡同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城市的内部,其中的商铺不停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养分。以下展示清末民初前门大街几条主要胡同的门面,可以管窥北京极具艺术性的商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