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麓山革命战士纪念塔

yuelushanta01

照片上的这座塔,严格上来说不算“中国古塔”,因为建造时间较晚,至少在1911年后,但这座塔的造型实在奇特,算是湖南省篇的结束或者花絮吧。

岳麓山上名胜、革命古迹很多,照片原配日文说明可知这座塔叫“革命战士纪念塔”。黄兴和蔡廷锴分别在1917年4月12日、15日相继在岳麓山下葬,相信这座塔和两位革命义士有关。

从照片上看,塔应该是五级,最下面一层是个正方体,第二层是个球体,第三层是个台体,第四层是个半球体,最上面的部分形状类似“塔婆”的原始样子,每层都刻有藏文。岳麓山我没有去过,但是在互联网上没有找到这座塔,根据塔各层的形状,我有个猜测:塔的下四层可能代表藏传佛教的四大部洲。北俱卢洲殿象征地,建成正方体;西牛货洲殿象征水,建成球体;南赡部洲殿象征火,形为三角,建成梯台;东胜神洲殿象征风,形如半月,故建成半圆体。如果再能考证出每级所刻梵文代表的意思,相信能更多了解建塔的意义。

yuelushan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湖南岳阳慈氏塔

cishita01

湖南岳阳,旧称岳州。摄影师拍摄这张照片主要是想记录洞庭湖畔的岳阳城,可远处的塔实在太显眼了,那就是与岳阳楼齐名的慈氏塔。

慈氏塔平面八角七层实心阁楼式砖塔,高三十多米,檐角挂有铁铃,塔顶置有铁刹相轮,上有6根铁链从塔顶直贯塔基。塔名源自旁边的慈氏寺,“慈氏”即“弥勒”的梵文意思。慈氏塔始建何时目前没有结论,但是现存建筑为南宋淳佑年间重建。

虽然慈氏塔早在1956年就被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从互联网和Google Earth提供的照片来看,慈氏塔现在被一片民房紧紧地包围着,没有了过去的雄伟庄严。

cishi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cishita03
Google Earth里看慈氏塔

江西庐山金轮峰金轮铁塔

jinlunyadong1

江西庐山的金轮峰下,曾有座归宗寺,是山南五大禅林之首。传西晋咸康六年(340年),西域僧人佛驮耶舍来到庐山山南的金轮峰下,与当时隐居在此的王羲之结识,王羲之愿将其住宅赠与耶舍建寺,让他随意取之。耶舍便说,用他身上的袈裟覆在地上,所盖之处便是所取之地。王羲之答应了。不料耶舍身上的袈裟其大无比,王羲之所居的房舍也覆在其中。建寺取名归宗,意为“金轮开山,返祖归宗”。归宗寺历代开坛讲法,至宋已名盛天下。

寺后的金轮峰上原建有一座塔,据《高僧传》载,孙权于赤乌七年(公元244年)下诏在金轮峰顶建舍利宝塔。塔始为木制,后改为石砌,明万历年间,改为铁塔,由数十块铁板拼镶而成,平面六角七级,高约十八米,是座舍利塔。这座塔与庐山山西北东林寺西林铜塔并称“庐山双美”。咸丰年间,寺庙毁于太平军战火。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与抗日守军在金轮峰展开激烈战斗。归宗寺殿宇、房舍全部被焚,金轮铁塔也毁于炮击,寺内文物被洗劫一空,无一幸免。

照片上的金轮铁塔还是未毁时的状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张照片也是日本人拍的。

jinlunyadong2
原配日文说明

江苏苏州瑞光塔

ruiguangta01

苏州自古就是江南重镇,商业、文化都非常发达,从三国东吴时期起就一直在建塔,历经各朝各代,到了宋达到巅峰,现在苏州保存下来的古塔即以宋塔居多。苏州城西南盘门内有座瑞光寺,寺内有塔同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那个大帽子似的塔顶。

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寺院里历经毁修,塔也从南东到清屡经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太平天国运动破坏,寺毁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加以维修。塔现在为平面八角七级阁楼式砖木结构,主体结构仍保持宋时模样。

照片中的瑞光塔虽然塔顶比较完整,但是每层的塔檐都非常残破,支楞着几根木桩,一副萧条景象。想来也是,20世纪2、30年代的中国正是动荡之时,政府和老百姓哪有心思修葺古塔,所幸古人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都比较过关,古塔终于挺到现在我天朝昌盛之时而得到悉心修复,只要没有人为破坏,再坚持个几百年应该不成问题。

ruiguang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ruiguangta03
Google Earth里看苏州瑞光塔

广州六榕塔

liurongyadong1

这张照片旁边贴的日文说明指称照片中是在浦东看上海滩……很明显,这个文字说明是藏家后配的,而且配错了。根据以前看过的老照片、塔的形制、周围建筑的风格,我判断这是广州市区的六榕塔。

这座塔本是舍利塔,是同名佛寺的一部分。据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初名宝严寺;五代南唐时改称长寿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后,供奉禅宗六祖惠能,改称净慧寺;元符二年(1099年),苏东坡前来游览,见寺内有古榕六株,题“六榕”两字,后改称六榕寺,塔亦称六榕塔。塔为平面八角九层阁楼式砖塔,高57米,每层都有暗层,实际共十七层,虽然历代都有重修,但是仍保持宋代式样。据张驭寰先生介绍,六榕塔最独特之处就是用了一根“千佛铜柱”作刹柱。刹柱简单说就是塔的主心骨,一般都是用木柱,唯独这座塔用的是铜柱,非常罕见。

广州有三座著名的古塔,分别是六榕塔、琶洲塔和赤岗塔,三座塔的外形比较接近,分处广州三地,不仅有佛塔的作用,还是广州古城的风水塔,还是清末外国船只沿珠江进入广州的标志塔。其实在照片中塔右边还能看到一座教堂样式的建筑,很可惜,没能查到相关资料。

liurongyadong2
Google Earth里看六榕塔

福州乌塔

wuta01

最近一直在忙秋拍图录的事情,中国古塔的作业暂停了几天。现在图录出来了,距离拍卖也还有几天,可以继续我的作业。

今天介绍福州的古塔之一——乌塔。福州市区有两座“小山”,东西相对,东边的叫虞山,西边的叫乌山,乌山东麓有塔,因所处山名而称乌塔,也有说法是砌乌塔之石料颜色发黑而得名,我倾向前一种说法。
乌塔的前身是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用石头垒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现在乌山附近还保存着碑刻,碑额题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记述当年柳冕建净光塔的情况。唐乾符六年(879年),乌塔毁于黄巢入闽战乱。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宝塔,叫“崇妙保圣坚牢塔”。现存乌塔为平面八角七层阁楼式石塔,高35米。根据塔的形制和考古发现可确定现存塔建于宋代,是比较典型的宋代南方石塔,也是目前福州最古老的塔之一。清道光年间塔身倾斜,后随经过多次修复加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斜塔”。塔身每层都有倚柱,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两门,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宋代石塔看着很舒服,简洁又不失雄伟。

福州是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也是摄影术最早登陆的中国城市之一,乌塔和白塔都曾留下很多影像,那个时候的福州市街更能显现这些古塔的美,可惜现在福州的城市发展并不是特别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导致如今的乌塔已经埋没在一片商业建筑之中,想再以上面这张照片的角度重拍已经不可能了。
wuta02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wuta03
Google Earth里看乌塔

山西云岗石窟支提塔

张驭寰先生在《中国塔》一书第五章“根据经律学说所建之塔”中对塔的分类有一种叫支提塔。《法化义疏•十一》中说“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提。”即有舍利的才叫塔,没舍利的叫支提。也有别的观点,认为叫塔还是支提和有无舍利无关。“支提”是caitya的音译,原意是聚集,即积聚土石而成塔。张先生也提到从印度佛教教理来讲,世尊有无量的福德集聚在一起,然后于此地建塔,是为支提。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我国的支提塔多见于石窟中,常见阁楼式,从建筑力学角度来说都是充作支柱,既然作为柱子,自然就没了塔刹,就是一段塔身而已。照片中的支提塔在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Google Earth里看云岗石窟

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大雄宝殿塔楼

护国般若寺位于长春市中心,是长春市现存的最大一处佛教建筑。该寺原址在长春市南关区西四马路,1923年创建,取名般若寺。1931-934年般若寺从原址迁至现址重建,重建后的般若寺更名为护国般若寺。这张照片就拍摄于1930年代,是护国般若寺中心建筑大雄宝殿,看着还很新,在正脊中部置有一座七层宝塔,异常高大(在Google Earth里看塔影非常明显),和正殿的比例非常夸张。这种建筑形式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多次,如北京碧云寺罗汉堂和颐和园宝云阁,都在正脊中间置塔(藏式覆钵塔),张驭寰先生将其归纳为塔楼。相对来说,藏式覆钵塔楼比较常见,所以我特意挑选了一张汉式阁楼塔样式的塔楼,算是补全分类。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日本人在伪满时期称长春为新京

Google Earth里看长春护国般若寺

吉林农安古塔

吉林省农安县,扶余国时期建城,距今已两千多年,历史悠久,辽金时代最为辉煌,留下很多那个时候的历史遗迹,最著名的就是古城外的农安古塔(据说建于辽圣宗三年)。塔身砖砌,平面八角十三层密檐,高44米。这张老照片上的农安古塔损毁严重,仅能看出每层出檐,仿木结构砖砌斗拱,有收分,装饰细节都看不出来了(不知道网上那些装饰细节的描写都是哪里来的),现在已经重修,非常新,看着和新建的没什么差别……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辽宁千山 龙泉寺石塔

辽宁鞍山附近有座山,名千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山不仅奇绝多姿、苍古秀美,而且有众多寺庙道观。千山过去有五寺、八观、九宫、十二茅庵之说,现在仍有20余座。比较知名的是千山五大禅林(龙泉寺、祖越寺、中会寺、香岩寺、大安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千山北沟中部龙泉谷中的龙泉寺。龙泉寺为千山最早的古刹之一,同时也是东北主要佛教活动中心,现龙泉寺是东北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歇山顶式古建筑群。龙泉寺历史悠久,相传创建于南北朝(公元五世纪)。到了唐代,庙宇建筑初具雏形。相传龙泉寺开山祖师为唐真如法师(生卒不详)。现存的众多碑文都留下了唐代修建庙宇的记载,历代均有重修。

照片中的塔就在龙泉寺山门外的路旁,形制比较简朴,由石块和石板磊成,十一层。我觉得风格比较象唐,北京云居寺有几座唐塔风格和这个类似。一般这样的塔都是墓塔,可如果是墓塔的话为什么被安置在寺外且是路边?日本人占领东北期间虽然寺内的文物有损失,但主要还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从我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座塔应该是不存在了。

在这批照片中,日本人拍了很多千山寺庙道观的照片,各个季节的都有,很美,有机会一定做个宗教建筑的专辑。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Google Earth看千山龙泉寺